在工业经济运行增速放缓的形势下,江苏作为全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今年上半年全省经济和信息化建设取得了哪些成效,无线电管理工作如何服务江苏经济发展?在两化融合、物联网兴起、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带动下,无线电管理工作面临哪些挑战,下一步将如何实现创新发展?就此,《中国电子报》记者在江苏走访无线电台站核查工作期间专访了江苏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俞军。
深化两化融合 实现两个“率先” 记者:今年以来,受国内外经济环境复杂多变的影响,我国工业经济运行总体延续了去年下半年以来的放缓趋势,并呈现出明显的调整特征。上半年,江苏省经济和信息化工作总体情况如何?
俞军:今年上半年,江苏省经信系统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总基调,紧紧围绕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的总体目标,以实施万企升级行动计划为抓手,保持了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良好态势。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总量全国第一,完成增加值1.3万亿元,同比增长12.2%%,高于全国(10.5%%)1.7个百分点,分别高于山东、广东、浙江1.1、5.2、7个百分点。
同时,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新兴产业产值同比增长20%%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2.15万亿元,占工业比重提高到36.7%%。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实现业务收入2011亿元,同比增长30%%,目前总量居全国第一。
记者:江苏是全国工业第一省,规模占全国1/10强,江苏装备制造业的产销规模和外贸销售额已连续10多年稳居全国第一。在从江苏制造向江苏创造转变的过程中,如何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
俞军:要实现中央提出的在全国率先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实现现代化的两个“率先”宏伟目标,江苏必须一马当先地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以深化两化融合为抓手,实现新一轮产业化革命。
加快推进信息化,最重要的就是以信息化引领工业化。为此江苏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实施了三大计划,即推进两化深度融合的“百千万”工程、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倍增计划、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万企行动。
在江苏转型升级创新发展过程中,两化深度融合是主要抓手,是一个战略制高点。“百千万”工程即实施以“百企示范、千企试点、万企行动”为内涵的两化深度融合系统工程,从省级层面将着重抓好18条重点产业链的企业两化融合试点示范,主攻100项关键核心技术,围绕产业升级和企业创新,构建一批面向重点产业链和产业集群的两化融合服务平台。
在推进两化融合的进程中,我们越来越感受到除了迫切需要在研发设计环节加大投入,提升研发数字化水平之外,关键要还对产品在全球的发展状况有深入的了解。而只有通过信息化平台进行研判,才能确保在当今世界工业产品普遍过剩的背景下,研发出升级换代、符合消费者口味的产品。
拓展内涵和外延 加强内容监管 记者:我们知道,当前,两化深度融合、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新一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等给无线电管理工作带来了挑战。在新的经济形势下,无线电管理工作应如何转变思路,创新管理方式方法,以适应新的需求?
俞军:在推进两化融合的进程中,无线电管理工作面临新的挑战,无线电管理在今天应该具有宽广的内涵和外延。过去,管理无线电是为了实现通信更便捷安全,在新的形势下,无管工作将承担更加重要的使命。
进入互联网时代,新的通信方式及信息技术在生产制造过程中的运用,都是无线电技术和产品的应用。信息化产品技术日新月异、层出不穷,因此无线电管理工作不能停留在过去狭窄的范围,要管理更加本质的东西。现在不仅要管频率、管台站,还要对内容进行监管。如微博、QQ等传播的内容有的违反有关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制度,不能把这项管理任务都交给运营商和通信管理部门,这涉及国家、产业、经济的安全甚至是人民的和谐有序生活,无管部门应当担负起管形式管频率兼管内容的重任。
下一步,无线电管理部门要解放思想,创新手段,发展新的监测技术,开发新的无线电监测产品,加强对内容的服务监管。
近年来,江苏无管工作在保障物联网、重大工程,如高铁、各类考试安全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这是初步的开拓创新,但不能止于此,还应该进一步拓展监管的范围和领域,并将形式监管与内容监管更加有机地结合起来。
此外,无管工作需要深入研究,对现行无线电法规进行修订完善,否则只停留在表面的频率频段等管理,会逐步游离于火热的经济发展之外,整个无管系统存在的价值将打问号,面临边缘化的窘境。因此,江苏无管部门要积极完善相关法规,支持监管技术产品创新,充分发挥无线电管理更加广泛的作用,保障经济社会发展。
记者:今年4月,工业和信息化部无线电管理局召开全国无线电台站核查工作动员部署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大规模的台站核查工作,目前江苏的工作进展如何?
俞军:按照国家的通知要求,江苏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无线电台站核查工作。全省各无线电管理机构组织严密、标准较高;下发通知,在多个媒体发布核查公告,开展核查业务培训,积极与省公安消防局、省边防总队、省交通运输厅、省广电局开展协调工作,推进了警用台站、高速公路ETC、广电数字地面电视等重点领域和新兴领域的核查工作。在落实国家任务的同时,还开展了水利和渔业两个大系统的核查工作。可以说,上半年江苏的台站核查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卓有成效。
引导无线产业发展 保障转型升级 记者:“十二五”时期,既是江苏省实现两个“率先”的重要时期,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无线电管理工作如何根据地方的实际情况,更好地服务和保障全省经济社会发展?
俞军:台站核查是无线电管理工作中的一项具体工作,更多的是要围绕新兴产业的发展、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创新管理手段,发展新技术,为江苏的经济转型升级、社会的和谐公平提供保障服务。
江苏无线电管理“十二五”规划确定了未来5年引导全省无线产业发展和推进无线技术应用的主要任务,比如扶持物联网新兴产业、支持无线制造业创新、促进电信服务业发展、开展“三网融合”试点、推进智能电网建设、支撑智能交通发展等等。从这些工作内容上看,我认为无线电管理工作确实是大有作为的,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是政府部门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工作。
记者:在引导无线产业发展、推进无线技术应用方面,江苏无线电管理部门将具体开展哪些工作?
俞军:全省无线电管理机构下一步的工作重点之一就是加大力度,紧贴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重点,认真梳理全省无线技术应用的现状,找准无线电管理部门服务的重点,不等不靠,主动上门服务,为企业排忧解难,努力塑造一流的社会形象。具体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是加强对行业无线技术应用的引导。主动了解企业无线电用频的应用情况,结合江苏省频率使用和空间磁场环境,本着“科学利用、安全可靠、经济持久”的原则,为企业发展送政策、送服务。
二是进一步规范企业对无线技术的应用。一方面要向国家积极申请广泛的型号核准资质,更好地为无线产业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另一方面要结合落实“十二五”规划,对今后一个时期无线产业的发展有一个初步的掌握,制定相关的标准和规范,为始终保持良好的电磁环境早预想、早准备、早规范。
三是帮助企业建立高效、安全的专业应用通道。积极向国家申请无线电发射设备生产企业型号核准范围,提供优质、全面、便捷的服务,缩短无线产品论证周期。无线电管理机构应发挥管理职能,主动协调解决电力负控和无线通信专网试点所需频段,利用已经具备的技术设施服务好新技术、新产业,在做好现有无线电发射设备宏观管理的基础上,对广泛应用于新兴无线电产业的微功率通信设备加强资源管理和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