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在发展,无线电管理的机制、方法也要与时俱进。不能再满足于批批频率、审审台站、测测电磁环境的办公室套路了。”这是江苏省无线电管理局(简称江苏无管局)副局长杨和平在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时说出的肺腑之言。台站核查是对管理对象实际情况的调查,除了为无线电管理决策提供基本依据,也是管理行为的常态化。江苏省无线电管理局频台处的10个人,除了对全省无线电管理工作进行业务指导之外,还管理着5000多个省部属台站,在杨和平副局长的要求下,每个人都要分管两个系统,每年都要下到基层去,把自己负责的系统摸清查实。
值得一提的是,从2008年开始,江苏省无线电管理局每年都坚持开展台站核查工作,一年核查两个大系统。因此,今年,在国家还没有部署台站核查之前,江苏省无管局就已经对海渔、水利、广电、民航、公安、地震、人防、气象8大系统进行了系统的台站核查。杨和平表示,国家台站核查的通知下达后,他们进一步统一了思想,下定了决心,一定要借此机会,在更高的标准上把江苏的台站情况搞清楚。
直面管理方式的转变 无线电管理机构体制多样。探索管理创新,谋划发展出路是各级无管机构面临的时代课题。
理想并不完全在现实中。2000年的机构改革,调整了无线电管理部门的管理等级,杨和平坦言:“现在的无线电管理跟原来大不相同了。过去我当处长的时候,由省政府办公厅管辖,那时省长是省无委的主任,有些工作都能跟省长说上话。现在虽然隶属于经信委,但限于分工,工作中的困难主要还是自我分担。过去无线电管理是省长管各厅厅长,现在是省局局长管两位处长;过去是上下管理,现在是协商管理。无线电管理虽然重要,但是在全省这盘棋里,经济增长最重要,发展最重要,社会稳定最重要,这些我们都理解。”
目前,无线电管理机构体制多样,工作流程也不统一,在肩负着维护空中电波、服务经济发展的重要职责中,用杨和平的话来说,就是“责任如山,尽力而为”。因此,除了职业道德的坚守,探索管理创新,谋划发展出路是各级无管机构面临的时代课题。
做好科学管理和方法创新 面对管理机制的挑战,无线电管理机构必须做好科学管理和方法创新。
杨和平表示,面对管理机制的挑战,无线电管理机构必须思考两个问题,该如何科学管理,又该如何方法创新。
在科学管理方面,“首先,要准确了解无线电台站管理的规律,即把握3个80%%。第一,无线电用户中有80%%是法人设台,他们主要是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各类社会组织。第二,在80%%的法人设台中有80%%隶属12大系统,即:三大运营商、民航、交通、铁路、水利、电力、海渔、地震、气象、公安。第三,在12大系统中又有80%%是传统的设台大用户。”杨和平表示,“其次,要紧密联系管理实际,做到3管:第一,管好大型台站。目前,全国无管机构不到8000人、江苏省无管机构不到300人,而江苏省专业台站27万个,而且还要为江苏7千万名公众移动用户提供服务保障,他们分散在将近10万平方公里的广大地域。因此,我们要抓主要矛盾和关键环节,把大型台站管理好,把涉及经济发展的要害部门,例如气象、交通、应急警报、航海航空雷达、广播电视等牢牢抓住。第二,管好12大系统。大系统是大型台站主要设置者,抓好大系统是管好大型台站的重中之重。因此,要关注重点,没有重点就没有政策,同样也就没有坚强有力的管理。第三,管好重大设台周期。设台周期与国家发展周期相关。例如,“十一五”到“十二五”期间,江苏省气象部门分别有12个风廓线雷达、7个多普勒雷达在落地;江苏省9大机场新建、扩建,这与国家发展战略拉动相关。从“十一五”开始,江苏省广电系统的中短波台纷纷搬迁。这些台始建于上个世纪50年代,随着城市扩大,这些台站所处位置纷纷成了城市的中心,这是城市化进程的必然结果。掌握这些规律有助于科学的做好台站管理工作。
在坚持管理创新方面,杨和平表示,江苏省无管局的创新主要表现在4个方面:一是以帮助建设专业网为契机,恢复无线电管理机构。自2000年以后,许多无线电管理机构进行了撤并。管好、用好台站是设台的前置性工作。基于这一认识,江苏省无管局在帮助建立民防警报系统时作为一项义务,商请省民防局恢复了无线电管理组织。二是以重大保障为由头,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无线电管理机构每年要承担大量的国家、省级考试保障任务。为此,经与有关考务部门商量,逐一落实了长效管理机制。三是以帮助解决技术问题为牵引,扩大无线电管理工作的影响力。南京地铁二号线因为无线信号丢失频繁引发停车,造成了较大的社会影响。地铁控车系统使用的是开放的频段,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在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无管局提出了加大控车信号的发射功率,缩短控车系统读取桩柱间隔,以提高信噪比的措施,较好地解决了行车的安全问题。在此基础上,无管局要求与地铁信号部门对接,定期通报,定期检查,提高了地铁公司做好无线电管理工作的认识。四是以跟踪服务为导向,强化无线电管理的服务意识。在南京的无线城市建设中,他们承担了很多技术工作,从方案设置到频率协调,自加压力,服务经济,有效地提升了南京市信息化水平。
认真扎实做好日常台站核查 提升认识、创新核查方法以及增强各级领导重视程度是做好台站核查的3个重要方面。
杨和平认为,要做好台站核查,主要从3个方面着手。
首先,要充分认识台电核查的重要意义。台站核查不仅是一项具体工作,也包含了对无线电管理工作的认识。一是有助于解决无线电管理做什么、怎么做、谁来做的基本问题。频率的载体是台站。由于频率具有看不见摸不着的特征,容易被遗漏和忽略,造成管理工作的虚化,而台站核查有助于解决这一问题。二是有助于台站管理规范化。国家提出台站核查,实际上就是要把台站管理日常化、具体化、规范化,缩短从管理部门到具体台站的距离,使管理真正成为有对象、有内容的行政行为。三是有助于破解服务难题,融洽与设台单位的关系。用户在使用无线电台站中遇到问题,能通过核查这种形式得以反映、得到解决。这次江苏省地震系统应急通信网的建立就是本次核查成果的又一体现。没有核查,就不能及时解决问题。
其次,创新核查方法,确保核查效果。一是广泛宣传。通过各种渠道,让大家知道有无线电管理这样一个社会管理工作。二是建立各种组织。江苏省除了设立全省领导小组之外,省辖市如无锡市和南通市都是经信委的一把手当领导小组组长。无锡还遴选了60多名无线电爱好者辅助台站核查,并配备统一服装和统一胸牌。无锡是率先完成台站核查的地区之一。三是有机衔接,形式多样。台站核查创造了很多形式,如“五查四到”,即自查、互查、抽查、督查、检查,跑到、看到、问到、查到。又如“四个结合”,即集中培训和重点辅导相结合,普遍自查与上门帮助相结合,强调质量与简化程序相结合,严格要求与热情服务相结合。再如“四个百分百”,即数据库数据的准确性100%%,国家抽查的广播、雷达、电信微波、卫星4类台站的资料准确度要100%%,88兆~138兆频率台站的现场监测信号标注要100%%,数据库中大系统的完整性必须100%%。目前,江苏台站核查数据录入的进度是每天一检查,数据库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三天一检查,全省综合情况五天一报告。由于采取了以上措施,从7月初数据的准确率只有89%%,提升到目前连续10天准确率100%%,从而有望进入全国核查第一方阵。
最后,领导高度重视。省经信委把台站核查作为年度工作要点之一,江苏省无管局把台站核查放在10件重点工作之首,全省13个市成立了以分管领导为组长、无线电业务管理部门负责同志为办公室主任的台站核查领导小组,拨出专门经费用于台站核查宣传和台站核查的各项支出,包括租用、购买各种软件的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