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进一步支持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山东省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近日印发《山东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方案
》(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指出,到2025年,山东争创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00家,累计达到750家左右,确保走在全国前列,力争成为排头兵。
确保走在全国前列,力争成为排头兵
近年来,山东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一经济发展时代主题,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相统一,把高质量发展要求贯穿到“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含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取得了丰硕成果。《方案》明确了山东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目标。
激发涌现一大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到2025年,入库培育创新型中小企业2万家以上;新培育认定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000家,累计达到10000家左右;争创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00家,累计达到750家左右,确保走在全国前列,力争成为排头兵。
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到2025年,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占营业收入比重普遍达到3%以上,基本实现研发机构全覆盖;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平均拥有有效发明专利15项以上,研发经费支出占营业收入比重平均超过7%,基本实现省级以上研发平台全覆盖。
智能化数字化水平大幅提升。到2025年,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率达到80%以上,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全面实现数字化改造;“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数字化应用率和业务系统向云端迁移率达到80%以上。
形成一批掌握独门绝技的“单打冠军”“配套专家”。到2025年,“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占比普遍达到80%以上。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为省重点产业链配套率达到80%以上,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为省重点产业链配套率达到90%以上。
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进一步建立健全。到2025年,新培育省级、国家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80个、20个左右,累计达到400个、70个;新培育省级、国家级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120家、20家左右,累计达到500家、50家。
八大工程确保目标达成
《方案》指出,山东将坚持高质量发展目标、坚持创新第一动力、坚持梯度纵深培育、坚持突出产业特色、坚持双管齐下发力的基本原则,开展精准服务,实施八大工程,以确保目标的实现。
第一,国家重点项目引领工程。指导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创新突破,争取更多列入国家支持范围,始终保持入围数量排在前列。用足用好国家支持政策和资金,组织开展一批核心技术攻关、补齐一批产业链供应链短板、实施一批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实现一批上市发展和国际化拓展,持续提升重点“小巨人”企业创新能力、专业化水平和核心竞争力。承担国家支持任务的重点服务平台,围绕创新能力提升、发展堵点纾困等,对重点“小巨人”企业开展“点对点”精准化服务;公共服务体系奖补资金支持的服务平台,围绕政策、培训、融资等10个服务方向,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开展普惠性全覆盖服务。各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完善服务网络,建立服务专栏,及时协调解决企业困难问题。
第二,育种扶苗工程。鼓励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制定全省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每个市依托辖区大学至少建设一个有固定创业场地、有专门服务机构、有配套创业服务、有健全管理制度、有相应创业就业政策扶持、有一定数量创业实体的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主动规划和布局基地周边产业,积极承接大学生创新成果和人才等要素,打造“城校共生”的创新创业生态。培育一批天使投资人和创业投资机构,对创业投资企业、天使投资人投资于种子期、初创期科技型企业的投资额,按规定抵扣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树立投早投小投智良好导向,支持天使投资、创业投资发展。促进创新创业赛事活动成果转化,积极承办相关专题赛、赛道赛。提升各类基地、园区、孵化器、众创空间等服务能力。以创新型中小企业为主体,建立全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动态培育库。
第三,创新能力提升工程。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独立或联合设立研发机构,对在建和未达到相关认定标准的研发机构,建档入库重点支持。鼓励市县出台“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研发机构项目申报、奖励贴息等扶持政策。把发挥大企业创新引领作用和支持中小企业成为创新重要发源地相结合,每半年推出一批重点产业链技术攻关目录,采取竞争立项、定向委托、组阁揭榜等方式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参与创新攻关。发挥教育、科技、工信三部门协调联动机制作用,推动高校、科研院所加强“省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协作共用网”推广应用。依托工业互联网“双跨”平台和专业领域平台等,分类构建公共技术、产业研发、工业设计等工业互联网供需资源池。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第四,产业链协同工程。全面梳理重点产业链高端提升和短板突破的目标方向,每季度向“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定向发布重点项目合作、关键技术攻关、大宗物资采购等供需目录。坚持大中小企业协调融合发展,围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分布集中的重点产业链,采取政府指导、平台承办、双向互动的形式,常态化组织产业链“链主”与上下游“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供需见面、路演推介、座谈沙龙等系列活动,推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入链发展。组织专题辅导活动,提供供应链融资、集采、咨询等综合服务。
第五,数字化转型工程。用好“山东技改在线”“技改视频库”,每季度举办一次“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智能化改造供需对接专场。面向“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开展智能化改造标准宣贯、现场诊断和供需对接。每年推广1000个以上应用场景,培育智能制造新模式。围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分布集中的行业领域,逐业梳理生产体系、业务流程、管理架构、经营模式等方面数字化转型的需求和路径,分别提供精准对路的数字化服务商、平台和解决方案。每年为不少于1000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提供数字化转型服务,推动1000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业务“上云”。深化“万名数字专员进企业”活动,设立省数字专员联合办公机构,组织数字专员专题培训,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提供“一对一”数字化转型需求专业服务。
第六,资本赋能工程。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推出“主办行+专属信贷产品”服务,创新开发“专精特新贷”“‘小巨人’贷”“中长期项目贷”“信用应急贷”“专利创新贷”等特色信贷产品。发挥省级财政资金股权投资和省新旧动能转换引导基金作用,吸引社会资本,大力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每年组织基金投资项目(企业)100个、200亿元以上,国内外产投资本合作项目10个、50亿元以上。优选不少于1000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纳入全省上市后备资源库。重点组织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对接北交所、科创板和创业板,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对接“新三板”。力争到2025年,新增“专精特新”上市企业80家左右。精选400家以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挂牌区域性股权市场“专精特新板”,每年组织100家以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规范化公司制改制。
第七,双循环融入工程。组织专业服务商制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个性化营销方案,开展“山东制造·网行天下”专精特新专项行动。采取线下采销洽谈、线上云展会等方式,按季度组织龙头企业采销对接活动,招引省内外企业来鲁采购。进一步提升对外开放水平,组织“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参加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APEC中小企业技术交流暨展览会等会展活动。发挥山东自贸试验区、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中德(济南)中小企业合作区等平台作用,推动产业合作向合作研发、联合设计、市场营销等高端环节延伸。
第八,人才汇聚工程。组织“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家参加国家中小企业经营管理领军人才培训,每年分批分类举办专题培训班。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采用股权激励、期权激励、技术入股等多种方式,引育集聚一批科技领军人才和项目创新团队。鼓励市县制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人才引进专项政策,“一企一策”开辟绿色通道、实施奖励支持。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中符合条件的高层次人才参加“泰山领军人才”“省重点产业链尖端技术人才”等申报。选择10家左右职业院校(含技工院校),面向“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开展定向、定单、联合培养。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4、如本站的文章或图片存在版权,请拨打电话010-88558835进行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2022年要聚焦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目标,把工业稳增长摆在最重要的位置,统筹推进强链补链、技术攻关、数字化转型和绿色低碳发展,加大对中小企业支持,提升信息通信服务供给能力。工业和信息化部政务新媒体“工信微报”推出“落实工作会精神 推动高质量发展”栏目,刊发工信系统2022年工作新思路,敬请关注。
12月20日,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在北京以视频形式召开。会议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总结2021年工作,分析当前形势,部署2022年重点任务。
8月9日,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又称赛迪研究院)发布了《2021年上半年中国家电市场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2021年上半年,我国家电市场加速回暖,零售额达4293亿元,同比增长16.3%;家电消费进一步向线上迁移,电商渠道对家电零售的贡献率达53.65%;家电产品均价普遍提升,高端家电销售热度不减,有效促进了消费升级...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地方考察调研时多次到访革命纪念地,强调要从中国革命历史、优良传统和精神中汲取养分。追寻红色足迹,感悟初心使命。即日起,本报推出“新思想引领新征程·红色足迹”专栏,跟随习近平总书记的红色足迹,访当事人、忆当年事,重温总书记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精神,生动回顾红色圣地光荣的革命历史、优秀的革命传统...
3月5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李克强、汪洋、王沪宁、赵乐际、韩正、王岐山等出席,栗战书主持大会。初春的北京,处处生机盎然。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5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开幕。近3000名全国人大代表肩负人民重托出席大会,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神圣职责。
10月19日—20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和江西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21世界VR产业大会云峰会在南昌举办。国务委员王勇出席大会开幕式并发表讲话,江西省委书记易炼红,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王志军,江西省委常委、南昌市委书记李红军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6月17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安徽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21世界显示产业大会在合肥市开幕。安徽省委书记李锦斌出席开幕式并宣布大会开幕,安徽省省长王清宪、上海合作组织秘书长弗拉基米尔·诺罗夫、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王志军出席开幕式并先后致辞。
5月8日-10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广东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21世界超高清视频(4K/8K)产业发展大会在广州召开。5月9日,广东省委书记李希出席开幕式,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肖亚庆、广东省省长马兴瑞、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副局长孟冬、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编务会议成员姜文波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4月9日,第九届中国电子信息博览会(简称CITE2021)在深圳举办。深圳市人民政府市长陈如桂、广东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陈岸明、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司长乔跃山出席开幕式并先后致辞。
11月20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安徽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20世界显示产业大会在合肥市举行。在开幕式上,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肖亚庆、韩国驻华大使张夏成发表视频致辞。安徽省委副书记、省长李国英,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王志军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11月2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广东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20世界超高清视频(4K/8K)产业发展大会在广州市召开。广东省委书记李希出席开幕式,省长马兴瑞出席并致辞。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局长聂辰席、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王志军、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副台长蒋希伟出席开幕式并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