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4日,海信·惠而浦(浙江)电器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信惠而浦合资公司”)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工厂完成奠基仪式,该基地将作为合资公司的总部,是双方在经过长达三个多月的论证和协商之后确定的。据了解,4月27日双方在青岛签署了《合资经营合同》,共同出资9亿元(比例为1∶1),此后双方就海信惠而浦合资公司工厂的建设、产品的市场定位、生产线的规划等进行了磋商。
湖州市长兴县工厂一期工程预计明年上半年完成土建工程并具备设备安装条件,随后会投产主打高端的洗衣机和大容积冰箱,现阶段规划产能分别是洗衣机达到200万台,高端大容积冰箱100万台以上。2005年海信便在湖州市长兴县建立了空调工厂,今年产能已达到100万台。
在奠基仪式现场,海信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汤业国和惠而浦大中华区总裁李彦均接受了《中国电子报》记者的专访。双方对合资公司的敏感问题和近况,以及对各自的白电布局做了介绍。
汤业国:一切为了白电战略
海信科龙电器董事长汤业国 记者:从今年4月底海信与惠而浦签约以来,我们就已经知道双方的出资比例是50%%对50%%。近日来,我们又得到消息称,双方的工厂虽然统一在一个合资公司名下,但是各自保留品牌而非联合品牌,也没有统一的销售渠道,而是回到各自的销售渠道。这是否意味着湖州工厂生产出来的产品在品牌上各占一半?
汤业国:湖州合资工厂现阶段规划产能分别是洗衣机达到200万台,高端大容积冰箱100万台以上。但并没有从产量上对各自品牌做具体的规定,未来将随着市场的变化来动态地调整各自品牌的产量,比如市场需要惠而浦的产品多了,那就多生产惠而浦产品,反之亦然。
关于双方的责任和义务,我们在《合资经营合同》中都有明确的规定。像我们这样1∶1的合作模式,在家电业和汽车业都能找到很多成功的例子。比如博世和西门子,最近的例子是海信和日立在中央空调领域的合作,中国汽车业的合资案例那就更多了。海信和惠而浦有着很好的合作基础,我们有很多共同的地方,比如先做强再做大的理念、对人才的重视程度等,而最重要的文化底蕴是我们都坚持“诚信”文化。
记者:查阅两者的合作内容,我感觉海信科龙得到了很多,比如对开门冰箱技术、滚筒洗衣机技术等。现阶段中国白电业正逐渐向高端转移,优秀的品牌转移的速度更快,所以,对海信科龙来说,惠而浦带给海信科龙的技术就像下了一场“及时雨”。经过一系列的动作之后,您对海信白电在高端领域的定位是否已经有了更加清晰的定位?
汤业国:惠而浦确实为海信科龙带来了很多东西,海信科龙因此已经成功切入高端洗衣机产业,弥补了海信科龙的洗衣机“短板”,海信最近推出的“精确洗”系列滚筒洗衣机便是合资公司的开篇之作。合资工厂生产的冰箱也都是大容量冰箱,这一方面延续了海信科龙冰箱的技术风格(比如海信矢量变频技术),另一方面也将大量运用惠而浦在对开门冰箱技术的研究成果。惠而浦一年的对开门冰箱产量达200万台,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对开门冰箱生产厂家。
我们都知道,在任何一个成熟的市场,一个品牌要发展必须高端化,这没什么可怀疑的。中国白电业正不断走向成熟,所以每个品牌都开始转向高端。很显然,海信与惠而浦的合作将缩短海信科龙的高端化进程,同时海信科龙还将不断加大高端化力度。
记者:自收购科龙以来,海信在白电领域的战略越来越明晰,此次与惠而浦建立合资公司,更加推进了海信白电的布局进程。至此,海信一定也因此形成了更加丰富的白电战略规划,是吗?
汤业国:2005年,海信成功入主科龙电器公司,海信科龙公司拥有海信、科龙、容声三个“中国驰名商标”,拥有海信空调、海信冰箱、科龙空调、容声冰箱四个“中国名牌产品”。海信科龙公司计划用3年到5年的时间,空调产销量达到全球第四位;冰箱产销量达到中国第一位、全球第三位,全部家电销售额超过400亿元。海信和惠而浦组建合资公司进军高端冰箱和洗衣机产业,是海信继收购科龙以来,继续做强、做大白电产业的重大举措,也是海信布局全球高端白色家电的重要一步。海信惠而浦合资公司明年年初投产后,主要生产高端洗衣机及大容积冰箱产品,生产的产品不仅在中国市场销售,还将供应两个品牌的国际市场。
记者印象:
汤董事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特意强调了“以下所有的回答都是在科龙电器与海信重组完成的前提下”。他很坚信,两者的重组完成只是时间问题。这也是海信对于自己的白电战略充满信心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正如其所规划的那样,海信科龙正一步步地靠近目标,与惠而浦的合作再一次实践了自己的白电战略。当记者看到他要图谋中国冰箱产销量第一、全球第三的“野心”时,曾担心海信科龙的产能是否能够达到这样的规模,可汤董事长却说:“建工厂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记者从他不断表露出的自信中看到,海信对于白电的觊觎绝不是“作秀”。
李彦:终于找到销量“靠山”
惠而浦大中华区总裁李彦 记者:惠而浦在与海信的合作中,惠而浦要提供最新的技术,但不能分享海信在中国的渠道资源,而双方出的资金又是相同的。在这场合作中,惠而浦到底能够得到什么?
李彦:产品技术的分享当然很重要,可以让一个品牌很快高端化。惠而浦从今年开始已经明确了高端形象这样的定位,市场上最大的表现就是用今年的新品替换掉原来所有的低价产品(低于1400元)。这是我过去18个月的努力。但是,品牌的高端化也需要用销量来支撑。海信科龙正好有“量”的优势,它的空调销量目前位居中国市场第四名,冰箱销量位居中国市场第二位。这样大的销量首先就能平摊掉很大一部分的采购成本,而惠而浦在中国的这两个产品领域要么刚刚起步要么还没起步,海信为惠而浦节省了很多生产成本。
在这里我也要说一句,我从不讳言惠而浦要进军中国空调和中国冰箱市场,今年我们已经通过苏宁开始全面销售空调,冰箱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也只是时间问题。
记者:惠而浦在中国已经有13年的历史,但纵观这13年的发展,惠而浦是不成功的,您似乎也从不回避过去的失败。而在这些失败中,多数是因为与他人合作的失败。这次选择海信,业界不免担心,这一次是否又会失败,您是否也担心?
李彦:惠而浦在中国确实有过很多合作伙伴,先后收购了上海水仙洗衣机、北京雪花冰箱、深圳蓝波空调和顺德蚬华微波炉。当初惠而浦已经看到了中国市场的发展潜力,所以各个领域都想做,一窝蜂地涌入,想要“百花齐放”,但最终因为对中国市场不了解、过于急躁、战略摇摆不定,导致每个领域都不成功。也正因为10多年的不成功,让惠而浦有了10多年的布局,才会有未来的百年大计。可以说,海信是惠而浦在中国寻找了多年的合作伙伴。
事实上,海信与惠而浦最先开始的合作并非是湖州的合资公司,而是追溯到在美国市场的合作。很早以前,海信就承担了惠而浦在美国空调的主要销售,当时海信包下了惠而浦在美国最大销售代理商的空调销售权。惠而浦与海信的合作早已不只是在中国市场的合作,而是在全球市场的合作。
记者:您刚才也说到,与海信的合作,看中的是海信在空调和冰箱领域的销量优势,您也不讳言惠而浦将完全进入中国空调和冰箱市场。我相信您对惠而浦在中国的白电市场有着非常明确的战略规划,这个战略是什么?
李彦:今年3月份惠而浦和苏宁展开合作,在苏宁卖场开始销售惠而浦空调,截至目前销售得很好。在冰箱方面我们也规划好了,推出只是时间问题,相信今年会与大家见面。此外,惠而浦是北京恩布拉科冰箱压缩机厂的大股东,恩布拉科在高效冰箱压缩机上非常有优势,而惠而浦在对开门冰箱等高端冰箱领域也掌握了很多先进技术,所以惠而浦冰箱也很让人期待。
除了空调和冰箱,惠而浦去年还在深圳设立了全球烟机灶具研发中心。由此也可以看出,惠而浦对中国市场的重视程度。随着全球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世界家电业正面临新的格局,快速增长的中国家电市场在惠而浦的全球战略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惠而浦在中国市场的布局才刚刚开始,合资公司的组建将有利于惠而浦完善中国市场的产业布局,为提升惠而浦在中国市场的表现奠定坚实的基础。
记者印象:
记者已不是第一次接触李彦,因此对他的印象很深。第一次采访他,记得他正频繁地与国美、苏宁等连锁卖场做着沟通;再后来接触他,就是他与苏宁开始合作“卖”空调。那个时候他正全面实施替换低价产品的政策,惠而浦洗衣机的销量也因此受到考验,同时与苏宁的排他性合作也颇受争议。但5月份之后,在中怡康等数据调查公司的统计中,开始出现惠而浦洗衣机销量攀升的现象。记者相信,李彦后来表现得越来越自信与这有着很大的关系。要说李彦与之前惠而浦的高层有何不同,我想只有三点:他更加坚定,他更加了解中国,他更加现实。他有着中国人独有的“中庸之道”,虽然他是新加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