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中国移动“手机电视试点”
作者:连晓东来源:中国电子报发布时间:2008-08-05 12:59我要评论 在北京通信展期间,一则有关“中国移动手机电视京沪试点,信号覆盖北京三、四环”的消息引起了媒体和业内人士的关注。根据报道,“中国移动已经开始在北京、上海两地试验手机电视业务,目前北京的手机电视网络信号基本覆盖四环以内地区。中国移动演示的是基于自主技术的MBBMS的手机电视业务,并计划在北京奥运会前正式推出其手机电视业务”。这里有必要将记者所了解到的情况进行介绍。
DMB网络覆盖北京四环
事实上,中国移动在此次通信展上重点演示的,是一套被称为MBBMS(Mobile Broadcast Business Management System)的业务管理系统。
与以往展览会上看到的CMMB、DMB等手机电视技术演示不一样的是,中国移动在通信展上演示的只是这一基于后台和客户端的平台给用户的体验,而不是电视信号从前端到手机客户端的传输过程及质量。
中国移动的这套业务管理系统,理论上可以跨越各种手机电视承载技术,即与后台电视信号的传输方式无关,适用于CMMB、DMB、DBV-H等多种技术,但同时还是需要与各种下行信号通道对接,才能将节目接收下来。
因此,为了演示方便,中国移动在下行通道上采用了北京悦龙现成的DMB信号。
因为早在前年,北京悦龙、上海文广、广东粤广等三家公司就已经获得国家广电总局特批进行DMB手机电视技术的试点,后来由于种种原因被叫停,但发射站早已建好,北京地区信号已经覆盖四环以内。
而中国移动为了方便开发手机电视业务管理平台,在研发过程中也是用了DMB制式和支持DMB的手机。一些媒体报道的“关于节目源的合作方则是北京悦龙数字广播传媒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其实并不完全准确,确切地说,节目源暂时采用的还是现有中央电视台和北京电视台的节目,信号源的合作伙伴才是北京悦龙。
所谓中国移动在京沪两地试点,也是借用原有DMB网络对业务管理平台的测试。
业务管理平台是重点
中国移动的MBBMS业务管理系统其实是一套能“支持用户认证、用户鉴权、用户订购关系管理、密钥管理和发送、计费、业务统计以及交互应用等功能”的“CA+业务管理”的平台系统,虽然凌驾于当前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的手机电视传输技术标准之上,却是手机电视领域至关重要的存在,搞不好将来也会在这一领域形成类似的标准之争。从而中国移动对MBBMS的重视,可以看出它对手机电视的发展思路。
从目前情况看,电视要在手机上实现有两种方式,即通常所言基于广电的和基于移动通信的技术方式实现。
基于广电方式的有国家广电总局力挺的CMMB、基于清华地面标准的DVB-TH、支持DAB+AVS的CDMB、新岸线的TDMB,还有在国际上已经有商用案例的韩国的DMB、欧洲的DVB-H等;基于移动网络的则有已经在2G网络上实施的流媒体业务(也有人认为流媒体不能算严格意义上的手机电视业务)和3GPP组织在R6版本中规定的MBMS——多媒体广播和组播业务,即基于移动网络在同一小区内实现一点对多点的广播服务,但必须基于3G网络(WCDMA或TD-SCDMA)才能实现。与中国移动直接相关的,显然只有后者的流媒体和MBMS。
而中国移动的手机电视布局中,推广MBBMS是为了介入广电方式的手机电视技术,在这一领域取得一席话语权。
在这一技术背后,中国移动的优势是计费收费体系、已有的广大的用户群、推广手机的强大势力以及互动信息的上行通道。
流媒体电视有天生缺陷
分析表面上看来中国移动能“自己说了算”的手机电视方式,会发现很多局面是这家每天赢利2亿元的移动运营商也无法控制的。
中国移动目前已经推出的手机电视业务是基于EDGE网络的流媒体业务,已经建立起一张全程全网的网络,而且中国移动在不遗余力地完善和推广它。例如在十七大会议现场,中国移动和中央电视台联合向十七大代表演示了基于流媒体的手机电视业务;8月30日,中国移动又与中国国际广播电台(CRI)正式开通基于前者流媒体平台的CRI手机电视业务,包括CRI与北京电视台联合打造的手机电视奥运频道——“奥运直通车”。中国移动显然有野心在明年奥运会期间一展手机流媒体的风采。
但是,流媒体这种点对点的传输方式占用的通道太大,并不能承担全网用户以合理的价格使用。它或适用于少数高端用户采纳,或适用于某些特定事件的特定场合,以加大覆盖保证供给为前提。
事实上,流媒体业务发展到现在,有过几次重头的推广,但都没有得到好的市场表现,一方面是因为我国很多城市的EDGE信号有强有弱,影响了效果发挥,另一方面是因为价格太高,还没有找到合理的商业模式,最重要的原因则是实现方式本身受限,无法提供中国用户能接受的“又好又便宜、最好是免费”的手机电视体验。
MBMS受限技术体制
另外一个中国移动可控的手机电视模式MBMS也在本次展会上展示了基于TD-SCDMA的MBMS手机电视业务。由于3G网络,这也是中国移动最先可能开通的组播形式的手机电视技术。但由于技术发展的成熟度原因,目前只有中兴通讯推出了支持TD-MBMS的手机,本次展会上也是中兴通讯自建了一个TD-MBMS的实验网络,现在中国移动在北京的TD-SCDMA网络系统尚不能支持MBMS,有待进行设备改造。
除了技术难题外,MBMS在我国实施还会面临体制的限制。
就初衷而言,3GPP纳入MBMS这种一点对多点的广播方式是为了弥补在手机电视这一业务(不仅是业务,还是新媒体形式)上的天生不足,电信行业可以自己掌控从信号发送到终端接收的端到端过程。但是,在我国广电和电信分设两个行政部门的情况下,这种电信运营商能说了算的广播模式显然会导致管理身份不明。
此外,MBMS虽然占用的频谱资源不如点对点的流媒体业务那么多,毕竟频谱资源仍是要向国家无线电委员会租赁的,所以MBMS业务也不可能像广电制式手机电视那样可以免费。
基于上述种种原因,中国移动在准备自己的手机电视技术的同时,利用已有优势搭建业务管理平台,将来和广电部门一起实施对手机业务的精细化管理,保证双方都能利用从这一业务平台赚钱,这是它面对广播制式手机电视业务技术弥补劣势的一个好办法,也是最可能发挥核心竞争力的地方。
在各个利益阵营争下行广播通道的话语权的同时,一个由CMMB技术搭建覆盖全国的手机电视网络,DMB、CDMB等技术作补充在省市建网的格局形态已经依稀可见。中国移动率先把控上行的业务管理平台,至少拥有了将来谈判的余地。在通信展的各个高峰论坛上,无论是信息产业部电信管理局副局长鲁阳还是信息产业部科技司副司长张新生,都谈到了网络融合给监管带来的新课题,无论如何,网络融合和业务融合是不可避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