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4日消息,英特尔在国内试水智能手机芯片的首款产品已经全面停产,目前进入清理库存阶段。联想开始推出K系列新产品K860,这款新产品没有延续英特尔的芯片。这标志着英特尔试水国内智能手机市场暂时告一段落。
单靠一款产品的短期表现来判断英特尔智能手机芯片的成功失败有失公允,但毫无疑问的是,英特尔正在面临一场前所未有的大考,考场是席卷全球的移动互联网浪潮,而英特尔交出的考卷之一,则是X86架构的手机芯片。能否在智能手机领域获得成功,关乎英特尔在移动互联时代的上游产业链把控能力。
作为一家技术驱动型的公司,英特尔一直遵循摩尔定律,致力于推出更高更快性能的处理器芯片,这一作法帮助英特尔在PC时代保持领先优势,但英特尔把这套在PC时代屡试不爽的经验复制到移动互联时代,却发现这一作法有点失灵。
实际上,英特尔并不缺乏移动互联网的基因,从最开始的迅驰技术,到后来的MID产品,再到英特尔的Meego操作系统,以及收购英飞凌,英特尔做了很多尝试。作为一款英特尔厚积薄发的产品,从英特尔在国内交出的第一份答卷来看,英特尔要走的路还将继续充满挑战。
来自合作伙伴的声音:英特尔起步太慢了
英特尔智能手机芯片试水中国市场,选择的是国内手机厂商-联想。2012年5月,英特尔和联想推出了K800型号手机,定位高端,市场售价3299元。
来自渠道的消息显示,这款手机的销售情况一般。搜狐IT走访苏宁电器苏州街店时发现,联想K800和联想S880处于相同的推荐位置,但关注S880的用户明显多。一位销售人员告诉搜狐IT,S880属于畅销机型,相比较而言,K800市售情况并不好。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单核手机K800售价3299元,而双核S880售价则不足2000元。有消费者抱怨,K800的定价有点高。
时隔3个月,联想推出新款K系列手机K860。与前一款手机不同,这款手机并没有采用英特尔芯片。联想手机部门一位负责人同搜狐IT对话时称,K800销量不好的原因,并不是出在功耗上,而是因为英特尔入行太晚了,和高通、三星不在一个起跑线上,因此,成本也控制不好,导致市场认知度低。
这一说法与搜狐IT了解的情况基本类似。目前,绝大多数用户对英特尔的认知,还是停留在这是一家PC芯片的角色上,很少有人把它和智能手机芯片厂商联系起来。
专家解读:英特尔单核多线程对抗对手多核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英特尔的竞争对手版图上,一直有且只有一家名叫AMD的公司存在。但英特尔这种“养匪自重”的日子到了尽头。iPhone和iPad拉开了移动互联网竞争的序幕,而这被公认为是一个超过传统互联网的经济时代。在这个全新的竞争版图格局上,英特尔增加了新对手,这是一个包括ARM、高通在内的很长的名单。
在移动互联网领域,ARM、高通、德州仪器并没有把英特尔看成是对手,原因是,虽然英特尔极力想进入这一领域,但英特尔的市场份额太低。无论是苹果的iPhone,还是形形色色的Android阵营和Windows
Phone阵营,它们都很少采用英特尔的芯片。
一位长期研究英特尔的专家向搜狐IT分析,英特尔的长项是性能强劲,因此,英特尔强调单核多线程,事实证明,英特尔的单核多线程在运算上并不输于双核,但英特尔在工艺上还是落后于竞争对手,加上英特尔是行业的后进入者,因此,英特尔要站住脚跟很难。
英特尔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英特尔并不反对多核。单核多线程技术在计算机领域用了很多年了,核与线程的概念可以用做饭的概念来比喻,一个核好比是一个做饭的大师傅,线程就是灶眼、灶具,家里做饭的时候,一个大师傅可以用好多个灶具,我们是单核双线程,就相当于一个师傅用四个灶具,如果你两个核,两个大师傅,一个人一套灶具,就可以想象到整个性能和耗费的能源非常高。”
另一个关于英特尔高通的讨论是制程之争,现阶段,英特尔手机芯片的制程基本上都是32纳米工艺,而英特尔的对手,高通、意法半导体等已经进入了28纳米工艺。面对这些手机芯片的新进入者,英特尔的技术,尤其是功耗方面,并没有什么优势。
英特尔向j记者强调,“公司期待2013年会有新制程工艺的手机出来,英特尔今年做了22纳米量产,会看到14纳米,也会看到10纳米。英特尔讲趋势,四十年来,英特尔始终不渝地遵循摩尔定律在走。”
对于32纳米和28纳米之争,英特尔认为,这并不能说明英特尔的芯片效能差。英特尔认为,今天半导体工业经常在讲28纳米的缺货问题,很多制造28纳米的厂商供不出这么多货,为什么?因为良品率太低,所以供不出货。28纳米的技术对于很多厂家来讲是有困难的。28纳米实际上相当于32纳米。
摩尔定律指导下的英特尔:功耗有待进一步提高
提到英特尔,就有一个绕不开的话题-摩尔定律。在传统PC时代,英特尔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使芯片的性能得到迅速提升。在这套理论指导下诞生的英特尔产品,重视性能的程度要远远大于功耗。
一位长期研究通信领域的专家向搜狐IT表示,英特尔不懂移动终端产品,所以同高通、意法半导体相比,其产品功耗没有优势。
据搜狐IT了解,英特尔一直在尝试解决功耗方面的问题。其中,英特尔努力的最大的一个成果是,英特尔研发出了3D芯片。这种芯片的设计理念如下:将两个甚至多个芯片重叠在一起并制作成一个芯片(并非“多核”方案中仅仅利用外部电路进行连接),由于线缆的设计被平均分配到了整个芯片平面上,线缆的总长度大大减少。这种作法有助于提高计算速度,还可以降低耗电量。
“英特尔的3D技术对于解决功耗,非常有帮助,但是,英特尔这一作法并没有应用到X86架构的智能手机芯片领域”。前文提到的被采访专家称。
从目前市售的英特尔智能芯片手机来看,其处理能力与同行相比可圈可点,但面对来自竞争对手的低功耗多核产品,英特尔的芯片产品无明显优势,这对于市场的后进入者并不利好。
按照英特尔的逻辑,功耗问题并不是芯片厂商一家决定的,而是产业合作伙伴共同决定的。英特尔认为,对一个手机的功耗需要多层面的考虑,第一需要在整个的OS角度有一个优化,第二,芯片方面,在单个芯片要做到很高的性能,很低的耗能。第三在工艺制程方面,只是改变一个制程的改变,在同等情况下对处理器功耗就会有一个改变。
英特尔手机芯背后的疑问:夭折的Meego?没有发挥效力的英飞凌?
探究英特尔在通信领域的尝试,英特尔曾经和很多有通信基因的公司展开过合作。比如,英特尔和诺基亚的Meego,比如英特尔并购的英飞凌。但是,这些企业对英特尔的帮助,并没有立竿见影。
从最开始的移动技术-迅驰,到英特尔的移动互联终端产品-MID,再到英特尔的Meego,英特尔进行了很多尝试。其中,英特尔的迅驰技术平台,帮助英特尔在PC领域实现了重生,但这些技术,并没有转化成成功的移动互联终端产品。
此后,英特尔又向移动互联发起了更大规模的冲锋,这次英特尔将自己的合作对象,锁定了当时全球最牛的手机厂商-诺基亚,双方合作研发一种新的操作系统-Meego。
众所周知,英特尔的Meego项目因为诺基亚的退出而遭遇坎坷,随后,英特尔宣布,将单方面开发这一操作系统。但是,诺基亚的退出,无疑,打破了英特尔的步骤,此后,英特尔仅推出寥寥数款基于Meego的手机和平板,且均反响一般。
诺基亚并没有给英特尔带来帮助。Gartner副总裁Ken
Dulaney认为,英特尔所面临的一项特殊考验就是通讯技术。他强调,英特尔从未在广域通讯里成功过。举例而言,英特尔推行WiMax可谓举步维艰,也在LTE等4G领域里大幅落后。要知道,这点可是在和手机制造商打交道时所应具备的最起码条件。
2010年,英特尔斥资14亿美元收购英飞凌无线业务(Infineon)。据悉,英飞凌无线事业部占据智能手机和超低成本入门级电话的无线服务和无线设备市场领先地位,它提供基带处理器、射频收发器芯片、电源管理集成电路、附加联通功能、单芯片解决方案及相应系统软件。
收购英飞凌被看成是英特尔加强智能手机产业链的一个信号,此后,英特尔通过英飞凌,收购了德国一家专门从事LTE技术的公司-Blue
Wonder。据介绍,Blue Wonder公司专注于LTE的经验,将弥补英飞凌无线晶片部门(WLS)长期存在的LTE发展不力。
此外,英特尔的并购战线还拉到了其他领域,如76.8亿美元收账McAfee。在此之前,McAfee公司已经连续6年占据企业级防病毒市场的第一名,并且还占据了硬件网关防病毒市场第一名。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McAfee当时刚刚收购了Trust
Digital和TenCube这两家移动安全服务公司,这让英特尔可以更方便、更全面地介入它一直梦想介入的智能手机领域。
联想手机部门的一位高管向搜狐IT表示,英飞凌肯定是参与到了K800芯片的研发当中,为英特尔芯片做了很多优化和匹配。但因为K800是采取了x86架构,因此,英飞凌的传统优势并没有发挥出来。有分析师认为,英飞凌被英特尔并购之后,英特尔修改了英飞凌的发展思路。
英特尔向搜狐IT证实,“英特尔对英飞凌无线解决方案部门的收购包含将它们的宝贵技术集成到行业领先的系统芯片上。而英特尔试水国内智能手机的K800,采用了英特尔®XMM™6260平台支持21兆HSPA+网络,为用户带来了更加快速、稳定的上网体验。”
“联想K800实际上已经下线了”上述联想高管表示。这意味着,首次试水中国市场的英特尔X86芯片手机已经基本上告一段落,未来,英特尔的路子还有很远,但英特尔试水中国的首款智能芯片没有开一个好头。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在性能方面获得肯定的英特尔会持续推出多款产品,并继续坚定其进军移动互联网领域的决心。英特尔的合作伙伴联想也表示,后续会推出英特尔芯片的新型智能手机。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4、如本站的文章或图片存在版权,请拨打电话010-88558835进行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3月5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李克强、汪洋、王沪宁、赵乐际、韩正、王岐山等出席,栗战书主持大会。初春的北京,处处生机盎然。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5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开幕。近3000名全国人大代表肩负人民重托出席大会,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神圣职责。
12月28-29日,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会议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总结2020年工业和信息化工作,分析形势,部署2021年重点工作。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书记、部长肖亚庆作工作报告。
3月22日,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发布了《2020年中国家电市场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2020年,我国家电市场零售额规模达到8333亿元,在疫情冲击之下显示出较强的韧性;电商渠道对家电零售的贡献率首次超过50%,网络零售对家电消费的促进作用进一步提升;高端产品、生活家电大幅增长,有效促进了消费升级和产业转型。
11月20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安徽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20世界显示产业大会在合肥市举行。在开幕式上,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肖亚庆、韩国驻华大使张夏成发表视频致辞。安徽省委副书记、省长李国英,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王志军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11月2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广东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20世界超高清视频(4K/8K)产业发展大会在广州市召开。广东省委书记李希出席开幕式,省长马兴瑞出席并致辞。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局长聂辰席、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王志军、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副台长蒋希伟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10月19日—20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江西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20世界VR产业大会云峰会在南昌举行。在10月19日的开幕式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发来书面致辞。江西省委常委、南昌市委书记吴晓军,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王志军,江西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刘奇先后致辞。开幕式由江西省委副书记、省长易炼红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