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摩尔定律逐渐接近物理极限,先进工艺研发进程减缓,再加上消费电子市场不景气,导致竞争先进工艺的台积电、三星、英特尔等大厂,逐渐开始调转矛头,反攻市场更加广阔且稳定的成熟制程。这对原本专注成熟制程的联电、世界先进、力积电等厂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各放大招猛攻成熟制程
根据TrendForce集邦咨询数据,2021年晶圆代工厂中,成熟制程仍占据76%的市场份额。2022年全球晶圆代工厂年增产能约14%,其中12英寸新增产能当中约有65%为成熟制程(28纳米及以上)。各大主攻先进制程的玩家自然不会放过这块“肥肉”,纷纷调转矛头强攻成熟制程和特色制程。而在成熟制程领域获得的更佳经济效益也有助于各大厂商更好地布局先进制程。
2021-2024年晶圆代工产业成熟及先进制程比例
数据来源:TrendForce集邦咨询
台积电是先进制程的最强推手。在台积电的营收中,最新的3纳米、5纳米和7纳米才是主力,在成熟制程方面的关注度只能说是中规中矩。但随着汽车芯片用成熟制程芯片的增长态势一发不可收拾,让台积电不得不开始重新布局。
台积电董事长刘德音在近期公开表示:“尽管成熟工艺产能供过于求,但台积电依然会扩充产能,顺应客户的需求。”台积电表示,2022年在成熟领域的投资达到了40亿美元,2023年将继续投入40亿美元,到2025年成熟工艺产能将提升50%。
台积电已经在日本熊本县建设22纳米和28纳米的半导体生产线,预计于2024年开始量产。该产线月产能为5.5万片12英寸晶圆,用于汽车用和家电用芯片产品的生产。台积电还将在德国德累斯顿建设针对汽车芯片的12英寸晶圆厂,制程将从28/22纳米开始。中国台湾地区扩产包括,计划2024年量产的高雄Fab 22厂区中的二期,以及南科Fab 14厂区P8厂,均面向特殊成熟制程。
三星最新消息也与成熟制程有关。三星官方表示,成熟制程是三星电子晶圆代工业务的重要部分,公司仍将继续扩大成熟制程应用。
三星是除台积电之外唯一可以生产3纳米的企业。可其在晶圆代工业务方面的市场份额不足台积电的三分之一,此前还因产品良率、稳定性、发热等问题,损失了高通、英伟达等大客户的订单,再加上消费电子市场和主攻的存储芯片市场都处于持续低迷的状态,连自身产品的芯片需求都开始下滑,这些因素都让三星头疼不已。
而成熟制程市场的稳定发挥,让三星对成熟制程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三星在日本东京都召开的晶圆代工业务说明会上表示,将加强自身成熟制程业务,计划在2027年之前将成熟制程产能提高至目前的2.5倍。为了在与台积电的竞争中夺回优势,三星晶圆代工部门还在强化定制化程度较高的特殊制程,计划在2024年将特殊制程节点的数量增加至10个以上。
三星近期为了在短时间内将产线利用率拉回满载,弥补现有损失,采取了最简单粗暴的方式,挑起了成熟制程价格战,宣布大幅降价10%,到处争抢客户订单。据了解,这一招的效果甚好,已帮助三星抢下了部分台系网通芯片厂订单。
三星也在继续推出通过改进成熟工艺、提高性能和成本竞争力的衍生工艺技术。三星本身在图像传感器、显示驱动等领域也具备较强的竞争力,能够争取到一些对特殊工艺有需求的客户订单。
英特尔也在追逐先进工艺,但制程产线较为单一,因此在成熟制程上吃过大亏。此前,由于全球成熟制程的产能都向汽车芯片倾倒,英特尔的网络芯片生产出现晶圆短缺。英特尔CEO基辛格为此还专门造访了台积电,希望台积电能提供90、65、40/45纳米、28 纳米等成熟制程的较多产能,用以协助解决英特尔网络芯片短缺的情况。
英特尔的应对方法是收购。2022年2月,英特尔宣布斥资54亿美元收购高塔半导体,以增强制造能力、拓展全球布局并丰富技术组合。英特尔表示,成熟制程一直都是其晶圆代工业务的重要一环。高塔半导体加入英特尔后,可以提供更多成熟制程,比如模拟、功率相关的制程。高塔半导体作为全球前十大晶圆代工企业之一,在成熟制程有着三十年以上的布局,覆盖射频、模拟芯片、电源管理芯片、CIS、MEMS等芯片种类,能够快速补充英特尔的成熟工艺技术并拓展客户资源。
在IDM 2.0模式下一路狂奔的英特尔,也希望通过发力成熟制程来兑现“打造全球领先芯片代工业务”的承诺。英特尔此前宣布将为联发科代工数字电视及成熟制程的WiFi芯片。对此,联发科方面表示,此次合作将加强自身对成熟制程节点的供应。
成熟制程企业压力倍增
三大先进制程企业来势汹汹,资金、人力、技术、客户资源等方面的实力都很强,而且每次动作都是大手笔,这让原本苦心经营成熟制程的企业倍感压力。
再加上2022年下半年,半导体产业进入了下行周期,芯片短缺问题得到缓解,尤其是成熟制程的消费类芯片,部分芯片厂商出现了高库存的情况,亟需去库存。
联电此前发布的2022年第四季度财报显示,其营收环比下降10%,产能利用率从100%降至90%,还将尽可能推迟部分资本支出;力积电第四季度营收环比减少25%,净利润环比减少68%,产能利用率仅为70%,预计今年第一季度将再下降10%;格芯CEO Thomas Caulfield曾表示,第四季度产能利用率为95%左右,预计今年一季度将下滑至85%;世界先进在法说会上预估首季营收减少13%,产能利用率降低10%,毛利率面临维持30%的挑战,2023年的资本支出将降至约100亿元新台币(约合人民币22.6亿元),较去年大减48.45%。
IDC亚太区研究总监郭俊丽表示,先进制程芯片需求减少,代工企业产能利用率下降。2023年第一季度可能会有部分晶圆代工厂产能利用率只能达到五成,晶圆出货量及毛利率同步锐减,甚至部分产品线陷入亏损。为了应对市场压力,填补产能空缺,部分代工企业锁定成熟制程,并通过降价获客、留客,以抢占更多市场份额。
三星日前将代工价格降低10%,从其他厂商手里抢下了不少订单,让整个成熟制程市场环境变得更加焦灼。联电、世界先进、格芯、力积电等成熟制程企业被迫开始调整价格,以求保住订单。
对此郭俊丽认为,面对头部代工企业降价抢单,势必成为IC设计厂对其他晶圆代工厂议价的依据,联电、世界先进等厂商承压,已经传出开始有条件与客户进行调价策略。在竞争中,需要发挥他们本身具有的优势,比如针对成熟制程产品应用行业的know how,提供更专业化、个性化的服务,长期良好的客户关系,稳定的合作生态等,以此作为获客、留客的护城河。
3月2日,联电发布28纳米嵌入式高压(eHV)制程之最新加强版28eHV+平台。联电表示,相较于联电现有的28纳米eHV制程,新的28eHV+解决方案可在不影响图像画质或资料速率的前提下,降低耗能达15%。联电技术研发副总经理徐世杰表示,目前已有几家客户在洽谈中,并计划今年上半年投入量产。
在产能方面,其2021年的资本支出达到了80亿美元,主要用于联电台南科技园Fab 12A工厂的扩建。据悉,联电台南科技园P5厂扩建的1万片28纳米产能已于2022年第二季度开始量产。此外,联电表示,2022年将投资50亿美元在新加坡新建一座晶圆厂,预计将于2024年底开始生产。并且,还将与日本电装合作,在联电子公司USJC的12英寸晶圆厂内合作生产车用功率半导体。
另外,2023年,汽车、工业等成熟制程的需求燃起了半导体市场的增长新希望,半导体市场呈现出结构化调整的特点,预计汽车芯片的增速约为38%,工业芯片的增速约为28%。英飞凌、恩智浦、德州仪器、微芯科技等车用芯片大厂都在要求联电增加投片,并喊出“有多少产能都收”的承诺。
成熟制程争夺战还将继续上演
对于成熟制程市场当下的情况,赛迪顾问集成电路中心高级咨询顾问池宪念较为悲观地表示,降价潮至少会持续至2023年第三季度,甚至会延续到2024年。
但TrendForce集邦咨询分析师乔安认为,近期已观察到自2023年第二季度起有部分零部件库存回补的现象,尽管多数需求仍低迷,但晶圆厂降价亦有刺激零星订单。TrendForce集邦咨询预期在2023年第二季度后,多数零部件库存回到较为健康的水位,并因下半年旺季预期心理开始进行库存回补时,晶圆厂将不需再经由降价刺激需求。
此外,各大厂商逆周期投资的步伐将越来越快,成熟工艺制程的需求与下游产业需求和景气度密切相关,与整体经济形势也密切相关。创道硬科技合伙人步日欣对记者表示,成熟工艺制程在整个产业链条上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各大晶圆厂加码布局,一方面属于逆周期投资,另一方面也是看好未来经济复苏的趋势。
池宪念同样表示,各大晶圆厂逆周期投资的原因是因为此时的各类设备和平台建设会跟随半导体下行周期有价格降低的趋势,如此会从一定成程度降低扩产的投资费用。所以,晶圆代工厂需进一步加大产品研发投入,逆周期进行产品研发布局,适当进行设备采购以满足下一轮顺周期的行情需求。
对于成熟制程市场的未来,芯谋研究高级分析师张彬磊向《中国电子报》记者表示,成熟制程市场种类百花齐放,模拟芯片、功率半导体、射频芯片等产品在高端消费电子需求疲软的情况下依旧保持较稳定的需求。因为并非所有的工艺都会向更小的工艺节点迁移,除了像CPU、GPU和移动SoC这类以先进制程节点为主的芯片之外,大多数产品仍会停留在成熟工艺上。像汽车、智能手机、智能家电和电脑中使用的数十种芯片和传感器,都使用的是相对先进的成熟制程,而且使用数量和复杂性还在提升,汽车芯片需求中更有80%是成熟制程。所以成熟工艺未来市场还会保持增长态势,各大厂商之间的竞争也将继续延续。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4、如本站的文章或图片存在版权,请拨打电话010-88558835进行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北京3月5日电 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5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近3000名新一届全国人大代表肩负人民重托出席盛会,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神圣职责。
1月11日,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总结2022年工作,部署2023年重点任务。
2022年9月16日,由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第五届中国—东盟信息港论坛将在广西南宁开幕。该论坛主要围绕数字经济发展和智能互联、数据互通、合作互利等开展交流研讨、建言献策,进一步推进互联网经贸服务、人文交流和技术合作。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扎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的通知》要求,加快推进数字化助力消费品工业“三品”战略实施,进一步提振消费信心、挖掘消费潜力,巩固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期组织开展2022“三品”全国行活动。中国电子报特开辟2022“三品”全国行专栏,报道活动进展、专家观点、政策解读,敬请关注。
3月3日,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又称赛迪研究院) 发布了《2021年中国家电市场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2021年,我国家电市场全面复苏,零售规模达到8811亿元,同比增长5.7%,整体基本恢复至疫情前2019年的水平。
11月30日,由四川省人民政府、工业和信息化部主办的2022世界显示产业大会在四川省成都市开幕。全国政协副主席、民革中央常务副主席郑建邦以视频方式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四川省委书记王晓晖出席开幕式并宣布大会开幕。
11月17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安徽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22世界集成电路大会在安徽省合肥市召开。安徽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郑栅洁出席会议。安徽省委副书记、省长王清宪,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王江平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11月12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江西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22世界VR产业大会在江西南昌召开。国务委员王勇出席大会开幕式并发表重要讲话。江西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易炼红,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王江平,江西省委常委、南昌市委书记李红军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8月16日,第十届中国电子信息博览会(CITE 2022)在深圳举办。深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张华,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曲晓杰,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副司长史惠康出席开幕式并先后致辞。
10月19日—20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和江西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21世界VR产业大会云峰会在南昌举办。国务委员王勇出席大会开幕式并发表讲话,江西省委书记易炼红,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王志军,江西省委常委、南昌市委书记李红军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5月8日-10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广东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21世界超高清视频(4K/8K)产业发展大会在广州召开。5月9日,广东省委书记李希出席开幕式,广东省省长马兴瑞、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副局长孟冬、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编务会议成员姜文波出席开幕式并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