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既能低功耗、又能高精度、还能大算力”,已成为“后摩尔时代”全球数字经济体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与核心。创立于2020年,亿铸科技以存算一体AI大算力芯片技术作为突破口,基于ReRAM(RRAM)全数字存算一体AI大算力芯片,在摩尔定律逼近物理极限的情况下,尝试通过架构创新突破冯•诺伊曼瓶颈,成为中国AI芯片创业大军中的革新者,也为解决国内AI算力尤其是大算力的困局提供了新的方向。
亿铸即将于2023年上半年推出自己的第一代芯片,并于同年投片第二代芯片。亿铸的全数字化存算一体技术可切实将存算一体架构在大算力、高能效比的芯片平台应用并落地,这一技术通过稀疏化的设计原理以及无需AD/DA(数模转换)部分,将芯片的面积和能耗用于数据计算本身,从而实现大算力和高精度的多维度满足。
在传统的冯•诺依曼计算系统采用存储和运算分离的架构下,80%-90%的功耗发生在数据传输上,99%的时间消耗在存储器读写过程中,真正用于计算的能耗和时间占比很低,于是造成“能耗墙”和“存储墙”的出现。而存算分离的架构非常容易导致数据搬运过程中发生拥塞,尤其是在动态环境下,对数据进行调度和管理其实非常复杂,导致编译器无法在静态可预测的情况下对算子、函数、程序或者网络做整体的优化,只能手动、一个个或者一层层对程序进行优化,包括层与层之间的适配,耗费了大量时间,于是出现了“编译墙”。
在“三堵墙”的限制下,采用冯•诺依曼架构的计算系统将严重制约人工智能领域的算力和能效提升。以智能汽车领域为例,十年前,汽车的算力还不足1TOPS,而未来,为满足L5级别的无人驾驶技术,汽车需要达到4000TOPS的算力水平才有可能实现,到那时若仍以传统的冯•诺依曼架构研发芯片,其功耗将非常夸张。
为解决这一问题,科学家就必须要翻越这“三堵墙”。实际上,早在1969年,斯坦福大学研究员Kautz等人就提出过存算一体计算机的概念,但在当时,一方面受限于芯片设计复杂度与制造成本问题,另一方面由于缺少大数据应用驱动,这些存算一体概念仅停留在研究阶段,并未获得实际应用。直到近年来,伴随GPT-3、“悟道”等人工智能大模型的问世,海量数据所引发了超大算力需求和高能效比的矛盾而开始受到重视,业界逐渐形成一个共识——存算一体架构可能是现阶段基于CMOS工艺能同时满足大算力、高精度、高能效比的最有效途径。
但既有的存算一体技术仍然主要聚集于小算力、低精度的场景,并未能将存算一体高能效比的优势应用于大算力比如云计算、自动驾驶等领域。亿铸的技术价值在于“将存算一体架构切实向大算力、高精度、高能效比的方向推进和落地,实现这一存算一体架构里程碑式的发展节点”。
亿铸科技创始人、董事长兼CEO熊大鹏博士表示:“亿铸科技以全数字化的方式将ReRAM 应用于存算一体AI大算力芯片,这么做的优势在于:一, 存算一体架构可以打破传统冯•诺依曼架构下的存算墙、能耗墙和编译墙;二, 存储介质ReRAM在算力潜能、算力精度和算力效率等主要指标上有着数量级优势,是目前最适合做存算一体AI大算力芯片的忆阻器;三,全数字化的技术路径在满足大算力的同时还能做到支持高精度,使得存算一体架构真正在AI大算力方向落地。因此,亿铸科技能够为业界带来大算力、超能效比、低功耗、易部署的AI推理计算解决方案。”
他强调,ReRAM这一新型忆阻器具有非易失性、面积小、密度高、成本低、功耗低、读写速度快等一系列优点,随着ReRAM的产业配套逐步完善和成熟,该技术无疑已经到了“商业应用爆发前夜”。此外,ReRAM与CMOS工艺兼容,不管是本身密度的发展,还是通过工艺制程的演进以及3D堆叠的技术的使用,均能从多个维度持续推进ReRAM密度和能效比的提升。亿铸相信,亿铸在产品算力与能效比方面的提升在国内属于一流水准。
“亿铸初代产品可以基于28纳米工艺实现同等算力、10倍能效比,同时拥有更低的软件生态兼容和建设成本,而且选择的忆阻器未来有很大的成长空间,这些都是支撑亿铸未来发展动力以及确定性的重要因素。”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4、如本站的文章或图片存在版权,请拨打电话010-88558835进行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2022年9月16日,由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第五届中国—东盟信息港论坛将在广西南宁开幕。该论坛主要围绕数字经济发展和智能互联、数据互通、合作互利等开展交流研讨、建言献策,进一步推进互联网经贸服务、人文交流和技术合作。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扎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的通知》要求,加快推进数字化助力消费品工业“三品”战略实施,进一步提振消费信心、挖掘消费潜力,巩固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期组织开展2022“三品”全国行活动。中国电子报特开辟2022“三品”全国行专栏,报道活动进展、专家观点、政策解读,敬请关注。
北京3月5日电 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5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近3000名全国人大代表肩负人民重托出席大会,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神圣职责。人民大会堂万人大礼堂气氛隆重热烈,主席台帷幕正中的国徽在鲜艳的红旗映衬下熠熠生辉。
3月3日,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又称赛迪研究院) 发布了《2021年中国家电市场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2021年,我国家电市场全面复苏,零售规模达到8811亿元,同比增长5.7%,整体基本恢复至疫情前2019年的水平。
2022年要聚焦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目标,把工业稳增长摆在最重要的位置,统筹推进强链补链、技术攻关、数字化转型和绿色低碳发展,加大对中小企业支持,提升信息通信服务供给能力。工业和信息化部政务新媒体“工信微报”推出“落实工作会精神 推动高质量发展”栏目,刊发工信系统2022年工作新思路,敬请关注。
8月16日,第十届中国电子信息博览会(CITE 2022)在深圳举办。深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张华,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曲晓杰,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副司长史惠康出席开幕式并先后致辞。
10月19日—20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和江西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21世界VR产业大会云峰会在南昌举办。国务委员王勇出席大会开幕式并发表讲话,江西省委书记易炼红,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王志军,江西省委常委、南昌市委书记李红军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6月17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安徽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21世界显示产业大会在合肥市开幕。安徽省委书记李锦斌出席开幕式并宣布大会开幕,安徽省省长王清宪、上海合作组织秘书长弗拉基米尔·诺罗夫、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王志军出席开幕式并先后致辞。
5月8日-10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广东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21世界超高清视频(4K/8K)产业发展大会在广州召开。5月9日,广东省委书记李希出席开幕式,广东省省长马兴瑞、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副局长孟冬、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编务会议成员姜文波出席开幕式并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