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和信息化部主管 中国电子报社主办
收藏本站投稿

半导体

太阳能集热器及应用标准:“温暖”你我

编者按:标准是构成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基本要素,是规范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技术制度。由中关村标准故事编委会组织编写,北京市市委常委苟仲文、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杨学山作序,《中国电子报》多位记者参与撰写的《中关村标准故事——探秘标准创新 引领产业发展》一书已经正式出版。书中的30个故事从不同侧面记述了中关村企业在实施标准化战略的实践中,自主创新、不懈求索的历程与成就。《中国电子报》特摘登该书电子信息技术标准相关章节,以飨读者。

从全玻璃真空太阳集热管到家用太阳能热水系统,一系列国家标准的出台实施,催生了太阳能集热产业,使我国太阳能热水器市场从无到有、从无序到规范,推动着太阳能热水器产品质量不断提升、能效水平不断升级。

技术发明者也是标准制定者

1996年,《全玻璃真空太阳集热管》国家标准开始制定。此项技术的发明者,清华阳光公司积极投入到该项国家标准的编制中。

20世纪70年代末,几经波折的清华大学电子系终于从绵阳分校搬迁回清华园。教师学者们在绵阳更多地经受劳动锻炼,专业研究已经搁置多年。回校后,世界科技发展已经进入新的阶段,而作为原来电子系核心专业的电真空专业,由于受到半导体技术快速发展的冲击,原来的电子管相关技术发展基本停滞。新的研究方向如何确立,成为摆在重新回到教学研究岗位上,热情高涨的学者们面前的迫切问题。

美籍华人贝聿昆先生早年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是世界极具权威的玻璃、陶瓷和新能源专家,在玻璃和陶瓷领域拥有45年的丰富经验和大量发明,对玻璃材料有着较为深厚的了解。上世纪70年代,美国为了应对能源危机,加大了对新能源的研究投入。在美国政府的资金支持下,贝聿昆先生发明了全玻璃真空集热管。但由于成本问题,当时并没有得到推广,加之石油危机结束,美国政府支持资金大量减少,太阳能的研究暂时搁置。

1978年是70年代能源危机末期,国内对于新能源开发的紧迫性也有所认识,北京市太阳能研究所开始筹建。贝聿昆先生将其在美国的研究成果——全玻璃真空太阳集热管的样品带到国内进行了展示,引起了学者们的浓厚兴趣。清华阳光首席科学家殷志强教授敏锐地感觉到这个产品的应用前景广阔,在他的推动下,1979年清华大学成立了全玻璃真空太阳集热管研究小组。以殷志强教授为首的团队对于电子管等电子器件有较深入的研究,对于真空获得及保持、镀膜、玻璃加工等有着较深的造诣。因此,我国第一支全玻璃真空太阳集热管很快就在实验室诞生了。但是,全玻璃真空太阳集热管及其热水系统的产业化是个系统工程,还涉及硼硅玻璃3.3的生产、薄板不锈钢焊接、机械加工、生产线建设等一系列问题。该产品的成功还结合了清华大学其他院系及其他单位诸多专业人员的智慧,是多领域混合式的技术创新。

在殷志强领导科研小组制成全玻璃真空太阳集热管样品的同时,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和沈阳玻璃二厂也研制出了全玻璃真空太阳集热管样品。1984年,殷志强教授发明“磁控溅射渐变铝—氮/铝太阳选择性吸收涂层”,使太阳能集热管的大规模生产和商业化应用成为可能,直接催生了我国太阳能热水器市场的形成,成为我国国家级产学研项目的光辉典范。

1985年,清华大学将技术转让给北京纺织局,开始具有年产3万支集热管的能力。1989年,清华大学得到凯利公司的支持,建成年产15万支的集热管生产线。1991年,清华大学殷志强教授等举办太阳能热水器培训班,无偿提供热水器图纸。1992年以后,全玻璃真空太阳集热管开始供不应求,同时清华大学又将技术转让给扬州华扬公司和山东泰安铁将军公司。

随着全玻璃真空太阳集热管市场需求的出现,市场准入技术标准的制定成为行业关注的热点。为了保证质量和规范产品,1995年,贾铁鹰(现任中国太阳能标准化委员会秘书长)多次找到殷志强教授探讨关于制定集热管标准的事情。1996年,《全玻璃真空太阳集热管》国家标准开始制定。因为是此项技术的发明者,清华阳光公司积极投入到该项国家标准的编制中。经国家技术监督局批准,国家标准《全玻璃真空太阳集热管》(GB/T17049—1997)于1997年11月3日发布,并于1998年4月1日实施。此项标准的实施保证了全玻璃真空太阳集热管的产品质量,促进了太阳热水器产业的健康发展,也有利于与国际市场接轨。

由于当时国际上没有相关的标准,因此清华阳光提出了热性能和材料两大指标。在热性能方面,经过研究开发和多次试验,提出了空晒性能参数、闷晒太阳辐照量和平均热损系数3个热性能参数。闷晒太阳辐照量和平均热损系数是由殷志强和吴家庆经过大量的试验才确定了的。在此之前,国际的研究和论文中只有空晒温度这个名词,在测试过程中,殷志强和吴家庆发现太阳辐照度和环境温度对空晒温度有影响,那么如何才能将太阳辐照度和环境温度的影响体现出来?经过大半年的反复计算和测试,空晒性能参数才被制定成功。

标准要代表先进生产力

作为标准起草人的殷志强坚持在国标中规定必须使用硼硅玻璃3.3,以保证产品在户外的长期安全稳定运行。

关于对材料的要求方面,当时有硼硅玻璃的国际标准,但对透射比却没有要求,为此清华阳光提出了玻璃管的太阳透射比,同时对太阳选择性吸收涂层规定了吸收比和半球发射比的指标。在研发阶段,使用的是膨胀系数比3.3玻璃要大的玻璃,在制定国标时将3.3写进标准曾遭到不少人的反对。当时北京玻璃仪器厂的沈长治厂长给予了大力支持,因为当时北玻厂正在引进硼硅玻璃3.3的生产线。编写组认为,国家标准要代表先进生产力,因此最后还是将玻璃材料定成硼硅玻璃3.3。经过十几年的市场考验,这一举措被证明是完全正确的。

在上世纪80年代初清华大学进行集热管实验室研究的时候,使用的是北京玻璃仪器厂的95料玻璃,因为硼硅玻璃3.3的身价不菲,所以并没有使用。但是在全玻璃真空集热管小批量生产的时候,殷志强教授坚持使用硼硅玻璃3.3。全玻璃真空太阳集热管在室外恶劣环境下使用,管内存水温差大,同时双层管之间的真空夹层又对密闭性要求很高,因此对玻璃材料的要求比较苛刻。如果玻璃管在使用中破裂,水箱内的水将全部流出,带给用户很大的不便。产品如果不能大量稳定运行,也将直接影响到新产品的推广。但是,当时国内只有北京玻璃仪器厂能够生产这种玻璃,价格也相对高昂。很多人提出能否使用其他玻璃材料,但是在殷志强的坚持下,最终确定为硼硅玻璃3.3。因此,1997年制定全玻璃真空太阳集热管国家标准的时候,是否规定全玻璃真空集热管必须使用硼硅玻璃3.3,又成为矛盾的焦点。一些专家认为不应限定玻璃,可以根据市场需要采用其他玻璃材料。但是,作为标准起草人的殷志强教授和清华大学的其他老师坚持在国标中规定必须使用硼硅玻璃3.3,因为从行业的大局和产业长远发展的角度考虑,该产品的材料不能轻易降低标准,否则难以保证其在户外的长期安全稳定运行。

全玻璃真空太阳集热管加工性能优越,使用可靠性高,生产损失小,是大规模生产的基础保证。同时集热管在我国乃至世界各种气候条件下稳定运行的寿命可以达到20年,也得益于硼硅玻璃3.3。在我国的引领下,国际太阳能用管也基本都使用这种玻璃,可以说从开始我们就走在了国际前列。

在市场需求的驱动下,这种玻璃的成本由每吨上万元快速下降到了现在的只有3000多元,使得全玻璃真空太阳集热管的制造成本得以大幅度下降,规模化生产得以实现。正是由于当时的高瞻远瞩,才使得硼硅玻璃3.3和全玻璃真空太阳集热管相辅相成,走入寻常百姓家。

除了材料之外,在产品试制阶段,集热管的长度、直径都经过了严谨的计算,但是也存在着一些偶然因素。根据研究实验和理论计算,最初选定的集热管外管直径是50mm,但是当时的产业还在起步阶段,需求量达不到厂家的最小生产批量。因此,最初规模化生产的集热管就选择了市场上已有的直径47mm标准玻璃管。当时人们还希望等产量上去后,再改回理论上最佳的50mm玻璃管。很快,这个产学研项目就达到了年产50万支的规模,但是由于已有大批外管直径为47mm的集热管和热水器在市场上销售,考虑到配件、生产工装等一系列问题,也就没有再进行改动。后来,部分企业开始使用外管直径58mm的玻璃管,并配合铺天盖地的广告。从视觉效果来说,管子变粗变长后,产品确实更加美观,热水器温升水平也可以得到提高,但是其效率是降低的。不过,大管现在却逐步成为了市场的主流。

顺应市场制(修)定标准

清华阳光参与修订和完善《家用太阳能热水系统技术条件》。该标准对热水器产品的质量有了更加全面细致的要求,将为消费者创造放心满意的消费环境与应有的高效可靠节能产品。

1998~2008年,中国太阳能热水器行业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4.37%%。2009年,受益于家电下乡政策的实施,行业增长率提升到35.5%%。2011年,太阳能热利用产业生产太阳能集热器5760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7.6%%。但是,2012年以来,许多中小型太阳能热水器企业赖以生存的零售市场开始出现下滑。

家电下乡拉开了太阳能热水器市场高速增长的序幕,几千家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崛起,但是3年多的推广已经透支了农村市场的购买力。而“被农村”之后,太阳能热水器“进城难”又困扰着广大企业。

为推动我国太阳能热水器市场健康有序发展,一系列政策陆续出台。2012年5月23日,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温家宝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中表示,支持自给式太阳能等新能源产品进入公共设施和家庭。6月份,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启动,针对太阳能热水器的补贴高达40亿元。7月份,《“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出台,明确太阳能热利用发展目标,并在多方面给予企业大力支持。与此同时,我国多个省市颁布实施了进一步推广利用太阳能热水器的政策,要求12层以下的民用建筑强制安装太阳能热水器。北京市出台的《北京市太阳能热水系统城镇建筑应用管理办法》,内容涉及太阳能热水器强制安装政策。虽然这不是我国第一个太阳能热水器强制安装政策,但是首都的示范带动作用仍令业内为之一振,一直期盼“进城”的太阳能热水器企业看到了通往城市的曙光。

但是,太阳能热水器产品本身的问题也随之而来。近年来,由太阳能热水器引发的雷击、火灾、爆炸等事故不断见诸报端。最近的几次台风中,更是有多台太阳能热水器因为支架不牢从屋顶坠落。同时,城市消费者对于洗浴舒适度、便捷度、安全度的要求更高,而目前市场主流的非承压式太阳能热水器很难全面满足城市消费者的需求。

行业准入门槛低、安全标准不规范、企业规模化程度低使得太阳能热水器产品质量参差不齐。据统计,目前全国的太阳能热水器企业接近6000家,其中80%%都是中小企业,甚至出现找几个人,在市场上购入部件,组装起来就出售的所谓太阳能热水器生产企业,整个太阳能热水器行业陷入了野蛮生长的状态。部分企业为了达到短时间内抢占市场的目的,忽视产品质量,用低成本、低价格去冲击市场。行业的恶性竞争加剧,直接导致了低价次品充斥市场,进而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和信心。

为此,清华阳光参与修订和完善的《家用太阳能热水系统技术条件》GB/T19141-2011替代了原有的GB/T19141-2003版本,并于2012年8月1日起实施。该标准对热水器产品的质量有了更加全面细致的要求,甚至细化到了抗风性、支架强度和刚度等规定,大大促进了家用太阳热水器行业整体质量水平的不断提高,切实保证了产品质量与信誉,为消费者创造放心满意的消费环境与应有的高效可靠节能产品。

目前,我国太阳能热水器行业已经形成了包括集热元件、集热器、热水器、热水工程和主要配件在内的标准体系,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绝大部分标准是非强制执行的推荐性标准,而且涉及产品、质量、安全、寿命的具体指标不多,给部分企业留下了“作弊”的空间。为此,国家相关部门还是应该尽快出台统一的太阳能热水器强制安全生产和安装标准,以提高产品安全和质量准入门槛,推动行业良性发展。

技术创新与标准制定脚步永不停息

现在,清华阳光仍然在负责或参与制(修)订《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特殊要求》、《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工程评价标准》、《真空太阳集热管用玻璃管》等8个国家标准以及其他2个行业标准。

2003年,清华阳光全新“紫金”渐变干涉膜隆重问世,吸收太阳光高达0.96,发射比仅为0.06,接近理论极限,震惊了当时整个太阳能行业。技术的不断进步推动着技术标准的不断改进与完善,也对产品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玻璃真空太阳集热管》国家标准也顺应产品技术水平的提高,于2005年进行了全面修订。同时,《家用太阳热水系统技术条件》、《太阳热水系统性能评定规范》和《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技术规范》等相应的国家标准也由清华阳光主导制定。

其中,GB/T 18708《家用太阳能热水系统热性能试验方法》标准成果就是将真空管与平板的试验方法合并为一个标准。该标准从2002年发布至今尚未修订,足见当时标准的先进性与前瞻性。

而GB/T 19141《家用太阳热水系统技术条件》中提出:当日太阳辐照量为17MJ/平方米时,储热水箱内集热结束时水的温度≥45℃(温升25℃),这时热水器就应该能够提供生活用水。这是编写组成员和全国太阳能标委会主任委员朱俊生等一起讨论的,非常符合我国国情。

创新决定优势,技术决定高度,清华阳光公司一直把自主创新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清华阳光认为,科学技术是标准化工作的核心和基础,要实现标准化工作的跨越式发展,就必须强调技术标准关键技术的自主创新研究。在借鉴国外成功经验、结合国内实际需求的基础上,通过两个“提高”来保证目标的实现,一是依靠科技进步来提高标准中的自主知识产权含量,提升标准化的整体水平,二是通过自主创新来提高标准的适应性,提升产品的综合竞争力。

2005年,清华阳光再次重磅出击,由殷志强教授带领的技术研发团队历经长达4年的试验与研究,具有专利技术的新一代科技成果“全玻璃热管真空太阳集热管(俗称金刚管)”在清华阳光诞生。金刚管不仅拥有独特的全封闭式真空管结构,更采用特殊的导热工质传热,具有“防冻、防漏、防垢”三大特点,即使在我国东北严寒地区,太阳能热水器也可以正常运行,并有效避免了传统太阳能的安全隐患,被业内专家称作“真正的安全型太阳能”。

产品的成功推出也提醒我们加快国家标准制定的步伐。经过前期的研发、后续的持续测试和反复试验,对该项国家标准《全玻璃热管真空太阳集热管》的制定也稳步推进,与此项标准同步编制的《选择性涂层太阳能吸收比、透射比和发射比试验方法》和《稳态辐射计(法向)发射比试验方法》两项国家标准已经形成送审稿。

在GB/T 26975《全玻璃热管真空太阳集热管》的制定过程中,发现当管内工质量过多时,玻璃热管性能提高但容易爆炸,考虑到安全问题,全国太阳能标委会主任委员朱俊生建议推迟一年上报,最终,将专利中的工质的控制量写到了标准中,确保产品质量能够安全稳定。

现在,清华阳光公司仍然在负责或参与制(修)订《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特殊要求》、《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工程评价标准》、《真空太阳集热管用玻璃管》等8个国家标准以及《住宅用电太阳能热水器》、《户用建筑太阳能采暖技术条件》2个行业标准。

清华阳光副总裁李旭光表示,在未来的道路上,清华阳光将更加坚持不懈,在进一步加强标准化管理工作的同时,积极参加相关标准的编制和修订工作。

责任编辑:苏滢


声明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4、如本站的文章或图片存在版权,请拨打电话010-88558835进行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相关链接

视频

专题

聚焦2021年全国两会

3月5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李克强、汪洋、王沪宁、赵乐际、韩正、王岐山等出席,栗战书主持大会。初春的北京,处处生机盎然。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5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开幕。近3000名全国人大代表肩负人民重托出席大会,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神圣职责。

2021年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

12月28-29日,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会议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总结2020年工业和信息化工作,分析形势,部署2021年重点工作。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书记、部长肖亚庆作工作报告。

2020年中国家电市场报告

3月22日,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发布了《2020年中国家电市场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2020年,我国家电市场零售额规模达到8333亿元,在疫情冲击之下显示出较强的韧性;电商渠道对家电零售的贡献率首次超过50%,网络零售对家电消费的促进作用进一步提升;高端产品、生活家电大幅增长,有效促进了消费升级和产业转型。

世界超高清视频(4K/8K)产业发展大会

会议

2020世界显示产业大会

11月20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安徽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20世界显示产业大会在合肥市举行。在开幕式上,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肖亚庆、韩国驻华大使张夏成发表视频致辞。安徽省委副书记、省长李国英,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王志军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2020世界超高清视频(4K/8K)产业发展大会

11月2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广东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20世界超高清视频(4K/8K)产业发展大会在广州市召开。广东省委书记李希出席开幕式,省长马兴瑞出席并致辞。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局长聂辰席、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王志军、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副台长蒋希伟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2020世界VR产业大会云峰会

10月19日—20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江西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20世界VR产业大会云峰会在南昌举行。在10月19日的开幕式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发来书面致辞。江西省委常委、南昌市委书记吴晓军,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王志军,江西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刘奇先后致辞。开幕式由江西省委副书记、省长易炼红主持。

世界显示产业大会

本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