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景持续看好的“下一代显示技术”MLED(Micro LED和Mini LED的统称)领域,一场锚定制造价值链最前端的攻坚战正酣。
不久前,重庆康佳半导体光电产业园正式投产,多个Micro LED、Mini LED产线建成并投入使用。在业界看来,这是康佳实现MLED量产化的关键一步,MLED快速进入产业化爆发前夕。
近年来,MLED成为显示行业竞相跟进的突破口。随着元宇宙大幕开启,集LCD和OLED所长的MLED更被寄予厚望。在国内显示产业有机会率先攻占的这个全球产业高地,康佳已经抢跑出一个身位。处于蓄势跃迁阶段的MLED产业,已成为检验中国原创科技成色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试金石。
MLED原创技术取得实质性突破
9月30日,重庆康佳半导体光电产业园正式投产。该产业园的最大亮点包括,建成完整制程的巨转中试线、MLED直显和MiniLED背光量产线、具备全面、强劲检测能力的MLED检测中心和MLED芯片量产线。
产业园成功投产标志着康佳布局半导体四年多来,聚焦产业链高端领域原创技术取得实质性突破,在巨量转移技术、直显与背光产业化、芯片产业化等MLED痛点领域拿出了有说服力的成果。
当前LED显示进入新发展周期,MLED芯片需求量快速攀升,市场规模高速增长。康佳此时攻克MLED量产化“堡垒”,抓住MicroLED发展黄金窗口期的同时,形成了自己的技术和产业链壁垒。
目前,主要显示大国在MLED领域几乎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突破大规模量产和核心技术瓶颈是破局关键。康佳率先在这两方面做出贡献,表明已经占据MLED全球创新版图的制高点,掌握了产业发展主动权,成为这一国际前沿创新领域的头部企业。
在“卡脖子”的半导体领域,实现全产业链自主生产殊为不易,但在这样的关键领域自主生产又完全必要。
继技术和产品单点突破后,康佳又在MLED产业化上取得重要进展,为进一步培育自主产业链、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奠定了基础。对于我国新型显示产业在以MLED为焦点的新一轮国际竞争中形成优势,也是个重要利好。
解决MLED“燃眉之急”和“心腹之患”
康佳“跨界”布局半导体光电的逻辑是通过半导体等上游技术的发展,为消费电子终端赋能,最终完成向科技康佳的战略转型。围绕产业发展实际需求,康佳敲定了两个最核心的进军方向:一个是半导体存储,另一个是主攻MicroLED的半导体光电。
MLED被公认为继OLED之后最具发展前景的下一代显示器件。随着上下游协力推进MLED产业化应用, 风口已然非常清晰。康佳在按照自主创新的思路将核心技术攥在自己手里的同时,打造竞争力的时间、技术、生态高壁垒。
目前来看,一开始就决心牵住自主创新这个“牛鼻子”,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的康佳,取得了不错的成效——MicroLED已经在国际新型显示产业竞争中形成优势。
康佳开发出“混合式巨量转移技术”,将Micro LED量产之路往前推进了一大步;三色全彩的转移良率达到99.9%-99.99 %,突破了Micro LED显示屏巨量转移的瓶颈难题。
康佳在上游的科技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终端产品。从P0.68-P1.56的一系列COB直显产品到拓展至康佳MiniLED影院屏市场,MLED背光方案导入了康佳8K/4K大尺寸电视,推出全球首款Micro LED智能穿戴微晶屏……
长远而言,MLED产业是创新体系和创新生态的系统比拼,而非单项的、点上的竞争。因此,对于MLED这种长周期投入、短期回报率低,具有高壁垒性的行业,康佳坚持“两条腿走路”。从实践来看,将科技创新作为“头号任务”的康佳解决的既有“燃眉之急”,还有“心腹之患”。
康佳一方面从应用端、市场端往核心技术延伸,找到技术在市场上的真正竞争力和卖点,反哺产业化;另一方面,积极打通产业上下游、产学研力量,构建MLED产业生态链,形成产业集聚。
“重庆康佳模式”推动高质量发展
此次产业园投产正值重庆康佳光电技术研究院成立三周年。在康佳半导体显示大提速的进程中,该研究院扮演了驱动引擎和提供强大技术支撑的双重角色。
产业园与研究院的紧密耦合,是康佳半导体光电产业“科技+产业+园区+基金”模式的缩影。它奠定了康佳半导体过去几年以加速度跃迁的基调。2021年3月,重庆市政府领导视察研究院时将其定义为“重庆康佳模式”。
这种新模式有点像运载火箭的三级推进器。研究院依托自主创新,解决MLED产业发展核心痛点,打造新型显示技术原创技术策源地;“产业+园区”依托研究院技术成果与核心专利,打造高质量的新型显示产业生态链;基金则引导社会资本,推动康佳MLED产业加速发展。
作为康佳构建的独有的产业升级路径,“重庆康佳模式”以关键核心技术为支点,不断拉长产业链,拓宽产品链,强化产业协同,促成了聚拢式高质量发展。
重庆半导体光电产业园完成了以Micro LED芯片为核心的一体化产业链布局,抢占下一代显示技术的先机,也推动了重庆的产业升级。在“科技+产业+园区”的战略推动下,康佳此前布局全国多地的产业园也为当地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赋能当地高质量发展。
康佳重庆产业园成功投产从一个侧面验证了康佳的战略选择顺应了时代发展。事实证明,企业只有把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定海神针”,努力塑造竞争新优势,才能提高在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中的话语权。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4、如本站的文章或图片存在版权,请拨打电话010-88558835进行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2022年9月16日,由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第五届中国—东盟信息港论坛将在广西南宁开幕。该论坛主要围绕数字经济发展和智能互联、数据互通、合作互利等开展交流研讨、建言献策,进一步推进互联网经贸服务、人文交流和技术合作。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扎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的通知》要求,加快推进数字化助力消费品工业“三品”战略实施,进一步提振消费信心、挖掘消费潜力,巩固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期组织开展2022“三品”全国行活动。中国电子报特开辟2022“三品”全国行专栏,报道活动进展、专家观点、政策解读,敬请关注。
北京3月5日电 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5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近3000名全国人大代表肩负人民重托出席大会,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神圣职责。人民大会堂万人大礼堂气氛隆重热烈,主席台帷幕正中的国徽在鲜艳的红旗映衬下熠熠生辉。
3月3日,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又称赛迪研究院) 发布了《2021年中国家电市场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2021年,我国家电市场全面复苏,零售规模达到8811亿元,同比增长5.7%,整体基本恢复至疫情前2019年的水平。
2022年要聚焦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目标,把工业稳增长摆在最重要的位置,统筹推进强链补链、技术攻关、数字化转型和绿色低碳发展,加大对中小企业支持,提升信息通信服务供给能力。工业和信息化部政务新媒体“工信微报”推出“落实工作会精神 推动高质量发展”栏目,刊发工信系统2022年工作新思路,敬请关注。
8月16日,第十届中国电子信息博览会(CITE 2022)在深圳举办。深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张华,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曲晓杰,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副司长史惠康出席开幕式并先后致辞。
10月19日—20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和江西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21世界VR产业大会云峰会在南昌举办。国务委员王勇出席大会开幕式并发表讲话,江西省委书记易炼红,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王志军,江西省委常委、南昌市委书记李红军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6月17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安徽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21世界显示产业大会在合肥市开幕。安徽省委书记李锦斌出席开幕式并宣布大会开幕,安徽省省长王清宪、上海合作组织秘书长弗拉基米尔·诺罗夫、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王志军出席开幕式并先后致辞。
5月8日-10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广东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21世界超高清视频(4K/8K)产业发展大会在广州召开。5月9日,广东省委书记李希出席开幕式,广东省省长马兴瑞、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副局长孟冬、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编务会议成员姜文波出席开幕式并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