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据创新“路权” 康佳抓住Micro LED产业的命门
在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被放在明年工作重点首位。将科技创新放在先行位置也意味着,构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时,很多科技领域“卡脖子”的环节必须打通。
攻克“卡脖子”技术,不能寄希望于沿着别人的技术路线“弯道超车”,中国的科技企业在技术方向选择、技术路线确定上、技术规则制定上,应该占领创新的“路权”。
正在构筑全方位半导体生态体系的康佳,给了外界一个很好的观察窗口。
12月18日,策动产业长局已久的康佳,展示了全球首款Micro LED手表,以及Micro LED创新产品矩阵。对于国内外巨头竞相抢占的这块“科技高地”,康佳没有沿袭“先落后再追赶”的旧路,而是借着产业起步和变革之势布局产业链,解决关键技术瓶颈后的核心问题,实现了更多“从0到1”的突破。
开辟新赛道丰满产业布局的这家平台型公司,构建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力的同时,也为下一阶段的产业引领积蓄了更强劲的竞争力。
掌握技术交替周期主动权
中国科学院院士郑有炓认为,Micro LED有望重塑半导体显示技术格局。
Micro LED是对现有LCD、OLED和传统小间距显示技术的升级,凭借自发光、功耗低、高亮度、高色彩饱和度、厚度薄、寿命长等优点,成为苹果、三星、京东方、TCL、康佳等产业巨头竞相争夺的技术高地。
在高端高阶应用上,Micro LED不仅可以做到超大尺寸显示,还可以做到超小尺寸微显示,以支撑5G时代对显示技术的新要求。
业内的共识是, Micro LED作为下一代显示技术的主流方向之一,应用场景广阔,与当前的LCD和OLED形成了优势互补的格局。预计2025年Micro LED市场规模将达到65亿美元。
在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液晶分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梁新清看来,在LCD和OLED技术领域,中国跟着别人走;在Micro LED技术领域,中国有可能实现引领。
近年来,中国大陆成功破解“缺屏之痛”,半导体显示取得产能规模优势,然而技术结构单一,全产业链竞争力并不算强。反观日本和韩国,前者掌控产业链上游核心技术,后者OLED全球领先。
沿着别人的路线追赶,很难实现超越,希望主动掌握新旧技术交替周期的康佳瞄准了Micro LED。
其一,LCD和OLED相继成熟,显示技术升级是产业发展必然规律,康佳提早卡位布局Micro LED,既能把握新技术成长周期的主动权,还能为引领阶段积蓄更多竞争优势。
其二,康佳在8K、5G、AI和IoT方面具有行业领先技术和前瞻布局,可以将创新科研成果与Micro LED相融合,实现并蒂开花,衍生出更多尖端科技产品。
Micro LED已经成为康佳半导体产业长局中的重要一环。以Micro LED为突破点,联动产业上下游,打造新技术快速大规模应用的独特优势,推动技术成果落地并产业化,实现在经济全球化中从“参与”到“引领”的角色转变,这或许才是康佳的更大野望。
抓住产业链的“命门”
12月18日,康佳发布了全球首款Micro LED手表,以及覆盖商业端和消费端的Micro LED产品矩阵。
这不是康佳在半导体显示方面首次秀肌肉。一年前,康佳推出搭载自主8K芯片的Micro LED电视Smart Wall,成为除三星外,唯一有能力进行Micro LED 8K产品系统整合设计及生产的企业。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一台236英寸的Smart Wall,在新华社新闻中心实现了“5G+8K”超高清直播。
康佳集团副总裁、重庆光电技术研究院董事长李宏韬表示,公司对于Micro LED的定位不是产能而是核心技术。
拥有行业领先的Micro LED全产业链技术的这家研究院,自成立以来,聚焦解决芯片、巨量转移等“卡脖子”问题。“我们全部投入都在核心因素上,强调专利和关键技术。”李宏韬说。
近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创新”和“科技”提升到各项规划任务首位,提出要尽快解决一批“卡脖子”问题。在关键领域、卡脖子的地方下大功夫,才能把技术和发展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手里。
目前康佳已布局除背板制造外的Micro LED全产业链,涵盖外延、芯片、背板设计、巨量转移、终端系统整合及销售平台 ;建成Micro LED全制程研发、小批量生产线,完成核心专利申请近700件。
抓住产业链的“命门”,未来才有行业话语权和选择空间。康佳正在Micro LED产业上构建属于自己的技术标准、技术规则,占据科技创新自主可控的“路权”。在龙头企业的引领和辐射下,Micro LED产业也将迎来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时机。
从2018年至今,康佳完成了对半导体产业的总体设计与战略规划,正着力打造一个从材料设备、芯片设计,到晶圆制造、封装测试,再到下游应用的全链条布局。
康佳改写中国企业“先落后再追赶” 的故事还将续写。
责任编辑:邱江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