劲牌:酿酒工艺信息化

图为劲牌的生产车间 张煜摄
由于蒸粮技术的改进,可以减少单次闷水耗水量,同时用低压蒸粮取代原来的常压蒸粮,蒸汽耗用时间由原来的3个小时变为现在的35分钟,大大减少了对原煤的消耗。
“到劲牌生产车间参观的人,都以为走进了制药企业。”劲牌有限公司管理总监吴用成对《中国电子报》记者说。的确如此,如果不是清新绵甜的酒香扑鼻而来,记者真的很难将印象当中传统酿酒的作业形态与眼前这样现代化、整洁干净的酿酒场面联系起来。近年来,在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和智能化“四化”建设目标的推动下,劲牌公司生产的劲酒已成为我国保健酒第一品牌,还在行业引领了白酒酿造工艺的历史性变革。
突破传统工艺桎梏
采用新工艺使整个酿酒生产过程从蒸煮到糖化、发酵,实现了全面机械化、信息化。
众所周知,中国白酒酿酒工艺自古以来就离不开“人”,手工酿造、人工控制,生产效率低下,能源消耗巨大。在消费需求旺盛、市场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这种传统的高成本生产方式已严重制约了行业的工业化和信息化发展。
生产工艺革新一直是白酒行业几十年来的重要课题,实现生产工艺的全面工业化和现代化,更是整个行业多年来的梦想。吴用成告诉记者,劲牌公司历时6年,累计投入10亿元,一方面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另一方面与科研院所合作,成功研发出小曲酒低压蒸粮技术。同时,公司还积极购进先进自动化设备,用于公司勾兑、供酒、生物提取、技术研发等方面,实现远程操作可视化、控制提取信息化、灌装包装自动化。
在采用了新工艺的现代化生产车间里,记者看到,整个酿酒生产过程从蒸煮到糖化、发酵,实现了全面机械化、信息化,所有物料全部不沾地。泡粮不用酒缸,晾粮不用草席,酒糟改用传送带运输,这些过去不可想象的酿酒生产过程,通过小曲酒低压蒸粮技术的推广,如今在劲牌的生产车间已成常态,也让记者领略到酿酒新工艺的独特魅力。“白酒制作过程的‘四化’明显提升了酒质,使整个生产流程降低了传统工艺中对人工的依赖。例如,新工艺采用的自动控制技术把生产过程中的‘人’解放了出来,节约人力成本达50%%以上,劳动强度也大大降低。”吴用成说。
除了提升酒质和解放人力,节能降耗是新工艺的又一大利好。由于蒸粮技术的改进,可以减少单次闷水耗水量,同时用低压蒸粮取代原来的常压蒸粮,蒸汽耗用时间由原来的3个小时变为现在的35分钟,大大减少了对原煤的消耗。此外,新工艺可提高原粮出酒率5个百分点,每年降低粮耗10%%。
自主建设平台化IT体系
经过10余年的探索和积累,劲牌走出了具有自己特色的信息化建设之路。
除了在酿造工艺上取得突破外,劲牌建成了国内领先的生物提取车间,以“中药指纹图谱”和“中药数字提取”为基础的保健酒数字化制造平台。吴用成向记者介绍,公司引进了国内外最先进的检测设备和检测技术,使用配套的计算机检测系统对保健酒重要原料药材进行微量成分检测,确认每一味药材的功能因子并加以量化,根据消费者需求不断对劲酒原配方进行改进,使其更科学合理。“因为我们的技术理念是以做药的标准生产保健酒。”他强调。
在公司管理方面,供应链系统的建设推动了生产资源在公司及上下游企业的最优化配置,有效减少生产计划不合理、过度库存等各种浪费现象,并使相关单位和上下游合作伙伴的生产响应及应变能力得到极大提升,每年可以节约成本1000万元以上。而电子商务系统、电子审批等系统的推进,使资金管理计划性、可控性进一步增强,资金占用时间从原来的平均30天左右缩短到1~3天。
经过10余年的探索和积累,劲牌走出了具有自己特色的信息化建设之路,带来了显著的成效。这与公司树立战略意识,超前谋划信息化建设是分不开的。从1996年开始,劲牌就建立了编制信息化规划和计划的工作机制。现在,公司每年都会滚动编制公司信息化5年发展规划和信息化年度计划。尤其是从2003年开始,劲牌就决定自主构建平台化的IT体系。目前,公司的平台化建设支撑了企业业务及业务变化的需要,并且还有效解决了企业技术路线分散、架构不一致、系统层次与功能耦合度高、数据不一致等多方面的问题,使企业整个IT系统处于自己的掌控之中。
责任编辑:电子信息产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