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业务运营的大幕已经拉开,运营商的战略部署也已全面启动。中国移动、中国电信都已经开始了对家庭用户的争夺,同时对企业集团用户也进行了战略卡位。
近期北京移动在家庭计划中推出的较为优惠的资费无疑将加速用户的聚拢。在部分地区,中国移动甚至开始计划将从中国铁通手中接管的宽带纳入家庭计划。而最近中国电信也公布,计划在未来3年对CDMA(码分多址)网络的投资将超过800亿元,其第一批CDMA网络设备和终端的集采正在高调进行中。
全业务运营的大幕已经拉开,运营商的战略部署也已全面启动。
家庭用户争夺加剧 在中国移动北京分公司的网站上,全球通品牌下的家庭计划开始日渐活跃起来。所谓家庭计划,即由一个全球通客户作为主卡,为1-4名家庭成员(作为副卡,可以是全球通、动感地带或神州行号码)创建一个“家庭计划”组,该组内成员间可进行无限量的本地通话。
过去基于移动业务的特性,手机在开始时瞄准的都是个人客户,这一点从中国移动品牌设计上可见一斑。中国移动目前主要的三大品牌正是根据个人用户的身份进行确定的。
德瑞电信咨询总经理阮开利对《中国电子报》记者表示:“纯粹从移动业务来讲,个人客户的需求会更高些。但全业务后会把移动业务和其他业务进行捆绑,包括把家庭电话、宽带、视频、IPTV(网络互动电视)等业务打包在一起,家庭就成了全业务一个很重要的战略市场。”
2006年12月,中国电信发布家庭客户品牌“我的e家”,这也是中国电信业第一个面向家庭的客户品牌。当时,中国电信由于没有移动运营牌照,只能采取“固话+宽带+小灵通”,重组之后,中国电信拿到了中国联通的CDMA网络,一旦能够放号,很可能直接用CDMA替换之前的小灵通,形成“我的e家”的新组合。而中国移动“家庭计划”所采取的这种捆绑和中国电信目前的“我的e家”极为类似,即“固话+宽带+移动通信”。
相近的业务部署暴露了两家运营商的暗自较量,中国移动“家庭计划”的对手似乎就是中国电信的“我的e家”。
北京邮电大学教授曾剑秋对《中国电子报》记者说:“从国外固网和移动网络的发展来看,家庭用户的发展是所有国家用户发展的趋势。中国移动并不是单纯地去模仿,而是全球用户开发目标正在趋向统一。”
运营商首攻同步 两大运营商在争夺家庭用户的同时,也没有忽略对企业用户等集团用户的争夺。
今年5月,江苏、浙江等省电信公司已经给一些重要政府客户提交了CDMA+固定业务的捆绑方案,中国电信已开始进攻中国移动的主战场,资费一般采用与已有业务捆绑的方式。
阮开利对《中国电子报》记者表示,从客户群的划分来看,中国电信算是做的比较积极和比较早的。中国电信把客户分成3大类,并分别推出了商务领航、我的e家等业务品牌。而中国移动是在全业务之后,才受到市场的推动来做家庭业务的。
在宣布收购中国联通CDMA后,中国电信在香港举行的分析师会议上,王晓初在演讲报告中表示,中国电信将在现有的家庭及政企品牌之上,创造独立的个人消费品牌,中国电信将通过差异化服务战略增强对中高端用户的服务。中国电信还将利用现有网络资源增强运营投资效率,并使用现有IT系统支持新的移动业务。中国电信不仅将有能力提供全业务服务,还将成为整合信息服务提供商。
曾剑秋对《中国电子报》记者说:“从个人用户的角度讲中国移动有很大的优势,但在家庭领域却是刚刚起步。目前,手机的普及率已经非常高,中国移动应该再从战略上占领家庭市场。
阮开利认为:“目前家庭业务中最重要的还是宽带业务,相比较来说,中国移动在这方面是弱势的。但是,中国移动出于全业务竞争的考虑又不得不考虑去渗透,做前期的准备和拓展。全业务竞争导致了运营商原来客户群需求在不断地变化,运营商不但要守住原来的地盘,还要向其他的地盘进攻,现在的劣势并不代表今后的劣势。”
全业务不只是整合营销 3G牌照的发放已是指日可待。可以预见,届时三大运营商将借助各自的优势发起猛烈的全业务竞争。
阮开利对《中国电子报》记者表示,在全业务运营中,中国移动在3-5年内还很难以强势的姿态出现。因为固网的管线资源一旦铺下去,就很难再重复建设了。不过中国移动可以对新建的小区和大楼给予更多的关注,而中国电信则应加强渠道的管理。
曾剑秋认为:“面对全业务时代的来临,运营商所能做的绝不只是简单的整合营销。近日中国电信的CDMA大规模集采就是其全业务大干快上的信号,但中国移动对全业务似乎还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中国移动需要抓紧时间,做全面、科学的战略部署,从企业战略的高度去探究发展模式。”
相关链接
全球主流运营商全业务运营扫描
AT&T追求“三屏合一” AT&T推出了可基于有线或无线宽带接入观看电视节目的IPTV服务,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三屏(电视、电脑、手机)合一”的发展理念。其中,以IPTV为主打的U-verse业务成为AT&T力推的重点之一,与固定和移动业务捆绑销售,也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传统业务的下滑。
2007年1月,AT&T宣布了一项名为“Unity”的新业务。用户每月支付110美元的订金后,即可在AT&T的固定和移动网络之间进行无时间限制的通话。
此外,AT&T还推出了一项类似的融合业务“Homezone”,该服务把高速互联网服务与卫星电视服务整合到一个电视机顶盒中,可提供数字录像、电影点播、图片、音乐以及基于网络的远程接入等服务。对那些居住地没有部署光纤的用户来说,该服务是对AT&T基于网络的电视服务的一种补充。
BT全业务组合最丰富 英国电信(BT)的融合业务比较注重“立体”感。宽带业务在空间上采取先进技术进行了延展,其“TotalBroadbandAnywhere”(任意地点全宽带)业务是典型,将Wi-Fi(一种无线局域网技术)作为其融合战略的核心要素,使用该业务的用户将不仅能在家接入电子邮件及搜索等应用,同样也能通过Wi-Fi热点及光纤网络实现接入。该业务还包括了GPRS(通用分组无线业务)选项,用户在没有Wi-Fi接入的地方可以选择使用GPRS功能。
除了在使用空间上的扩展外,该业务还注重诸多业务的整合。例如,收费为每月29.99英镑的合同包含每月50分钟的移动语音通话、50条短信和10M的数据流量。这一合同还包括速率为8Mbps的家庭宽带接入及不受限制的Wi-Fi接入等业务。
法国电信在同一品牌下融合 法国电信通过固定宽带和移动宽带业务的捆绑,推出融合服务来弥补传统业务下滑造成的亏空,这一战略转型已获得成功。“NexT”是法国电信2006年-2008年的转型战略,其核心就是融合服务,即向各类客户提供固定线路、互联网和移动通信等服务的捆绑与融合,支撑创新服务的发展。
在此战略推动下,法国电信推出了固定移动融合业务:Unik。该业务提供Wi-Fi覆盖,用Wi-Fi/GSM双模手机作为终端,利用UMA(非注册无线接入)技术实现话音在GSM(全球移动通信系统)网络和Wi-Fi网络的无缝切换。注册用户支付统一费用后,可以无限制拨打法国国内的固定电话及Orange的移动电话;商业用户则可以无限制拨打国际固定电话。法国电信公布的资料显示,截至2007年3季度末,Unik用户的ARPU(每用户收入)值比普通家庭用户提高了10%%。
德国电信尝试融合终端
德国电信 2006年推出Telekom-Vorteil业务,为同时购买T-Home(电话+宽带)和T-Mobile产品的用户提供折扣,每个月可节省50-150欧元。德国电信2006年年报指出,该业务推动了DSL(数字用户线路)用户的增长。截至2006年底,DSL用户数为1030万,2007年增至1250万,在德国国内处于领先地位。
值得一提的是,德国电信旗下的两大部门T-Mobile(移动通信部门)和T-Com(固定网络部门)曾推出了固网和移动网整合的服务,并推出综合固网和移动网业务的双模通信解决方案T-One,并首先利用诺基亚N80以及E60手机进行试验。但由于价格过高,终端提供不足,T-One的业务用户一直不尽如人意,已经被德国电信叫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