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承载网规模扩大 面临多业务挑战
作者:刘晶来源:中国电子报发布时间:2008-08-06 10:20我要评论 业务与技术的融合使IP化潮流正在全面覆盖运营商各项业务,将出身于互联网的IP技术应用在承载网上,这是国内运营商正在做的事情。IP承载网不仅支持数据业务,还要支持话音业务;不仅要支持传统互联网业务,还要支持NGN、3G等面向未来的重要技术。可以预见的是,IP承载网作为运营商网络转型与发展融合业务的网络基础,其应用范围和部署规模将继续扩大。
发展IP承载网是全球大势
向IP承载网的演进是世界范围的趋势。英国电信、日本NTT DoCoMo以及西班牙电信等固网运营商一直在寻求融合业务,将网络向融合网改造。而移动运营商也感觉到了压力,在发展移动业务的同时,也开始加强对固网业务的关注,提供融合型的业务成为一件大事。
欧洲最大的移动运营商沃达丰加强了其分布于世界各地的网络,增强其在提供端到端IP产品及业务解决方案上的能力,在网络转型计划成功后,将多个承载网络融合为一个统一的IP/MPLS网络。北美最大的移动运营商Cingular IP网络转型项目的重点是要支持3G,包括HSDPA无线连接,以及其他3G业务,如高速上网和视频点播等。
固网运营商也都在身体力行地推动向IP网络的转型。其中AT&T的Lightspeed项目投资40亿~60亿美元,目标是提供差异化的语音、图像和数据业务;在中国电信的CN2网络上,13亿元人民币的总投资额触发中国市场网络转型,目的是建成覆盖全国的IP/MPLS骨干网络,提供端到端的语音、图像和数据业务,满足企业和个人市场需求;英国电信的21CN网络,有17.6亿美元的转型投资,目标是将语音和数据业务承载在一个公共的IP/MPLS网络上;澳大利亚Telstra的“Titan计划”,投资80亿美元,目标是为家居和企业市场提供高端数据和语音服务,满足家庭市场“第二根线”的市场需求。
区别业务搭建IP精品网
对我国运营商来说,改造传统的IP网是为了加强网络的可管理性、可赢利性,但改造成本亦十分昂贵。因此建设一张精品IP网,在这张网络中承载精品业务、3G与NGN业务的思路应运而生。
2006年8月通过专家鉴定的CN2是中国电信从2004年开始建设的第二张IP网络。这张网络也是国内第一张独立承载NGN、3G、大客户等未来业务的骨干网络。在CN2骨干网络建成后,CN2开始加载第一批业务——长途软交换。目前,中国电信原话音网1/3的长途话务量已经向CN2分流,另外大客户VPN、IDC、组播、视频会议等几种精品业务也割接在了CN2上。目前在各地纷纷展开的IPTV业务也是构架在这一平台上的。中国电信总工程师韦乐平说:“中国电信进行试商用的上海、台州、福州、厦门、西安和汉中6地获得了IPTV落地许可。但是我们有300多个本地网,应该说95%%以上还没落地,IPTV网络传输业务全面开放的时机已渐成熟。”呼吁对IPTV业务放行的背后是运营商对IP精品承载网建设的迫切感。
与中国电信相呼应的是中国移动的IP承载网。上海贝尔阿尔卡特副总裁胡浩告诉记者:“2006年底上海贝尔阿尔卡特在中国移动13个省、市、自治区的IP承载网上部署了7750业务路由器及5620智能业务管理平台。这些地方包括北京、上海、广东、山西、安徽、甘肃、宁夏、辽宁、贵州、广西、湖南、吉林及海南等。在其IP承载网项目中,中国移动也形成了两张网,一张网承载原有的语音业务,新的数据业务转移到新的IP网络上。IP承载网近期承载的业务有:省际软交换汇接网的话音业务;端局软交换信令、2G GPRS核心网Gn接口;自有业务系统互联等自有业务的承载,省际及省内地市间内部支撑系统联网。”
业内专家认为,在网络向IP化转型中,融合的IP/MPLS网络使运营商能够基于一个统一的承载网来提供所有业务,而无须为每个业务单独建承载网。
重树IP网商业模式
面对3G及三重播放网络转型的大势,部署新一代IP承载网无疑是正确的选择,新一代的IP承载网主要能够提供业务QoS保证,为业务解决需要的带宽,满足业务安全需要。
同时业务路由技术趋于成熟,分段实施的骨干和本地大客户应用演进至端到端;网络边界提供业务汇聚、QoS保证、安全等功能。MPLS(多业务标签协议)是精品IP网的核心技术之一,通过给不同业务打上不同标签,在路由器中按业务种类的不同进行分发控制成为可行。IP网的商业模式也由此产生质变。
通过这些措施,使IP网络从传统的宽带、窄带的互联网接入成为新一代IP网,能够在统一的网络平台上提供多种多样的业务;从传统网络无法提供的电信级业务质量保证,到新一代IP网也能够提供给予QoS保证;从传统IP网提供的业务也不具备可扩展性,到新一代IP网能充分保证业务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高质量、精品IP骨干网的业务定位是承载有QoS保证需求的业务和电信运营商自身的关键赢利业务,包括大客户互联网专线接入、企业互联、软交换、3G、IPTV和高质量视频。通过对IP网络的改造,最终能够按照可管理、可控制的原则,建立起可赢利的电信级IP网络模式。
相关链接
我国运营商IP承载网建设情况
中国电信
2003年提出、2004年启动的中国电信CN2计划,于2006年8月通过验收。这是我国企业建设的第一张精品IP网络。这张网络的作用是实现对IP数据的真正可管理、可控制。CN2网络的总体目标是低延迟、高可靠性、高扩展性,有安全和服务质量保证的多业务承载能力。具体体现在6大要求上:IP/MPLS流量的线速转发,快速路由收敛,有保证的MPLS VPN业务,组播业务的支持,网络管理和安全及IPv6未来的实现。
这张采用了全网MPLS、保证8个等级的QoS以及支持全网组播和IPv6硬件转发等代表当今IP尖端技术的网络,自2005年年底正式建成以来,已经通过了多次网络试验、业务测试和鉴定。但随着商用业务的增加,CN2面临的最大的挑战发生在业务转网时。目前中国电信近1/3的长途话音业务是通过CN2承载的。
中国网通
作为中国主流运营商之一和2008年北京奥运会固定通信服务合作伙伴,中国网通近年来持续在IP承载网领域进行建设和拓展,取得了一系列成就并积累了大量相关经验。据北京市电信规划设计院第二设计所副所长夏俊杰介绍:2005年年底,中国网通开始IP承载网骨干层面的建设;2006年年初全面启动全国省网扩容工程;2007年年中建设完成IP承载网覆盖全国300多个城市,承载中国网通NGN、视频以及未来的3G等高价值业务,是目前全球覆盖范围最广的NGN 3G承载网络之一。
中国移动
中国移动的软交换应用涵盖了长途、关口及端局各个层面。在骨干长途层面,2004年中国移动建设了一级长途软交换汇接网,建设初期全国分为8个大区设置软交换;软交换四期工程后,全网共设置20对省际软交换SS,TMG/SG设备数量由68个增至82个;软交换长途局分流长途话务量平均在50%%以上,个别省已经达到70%%-80%%。
在省级层面,中国移动已在全国超过2/3的省份部署了软交换,应用范围包括长途局、关口局及端局。截止到2006年4月,超过1/3的省市在利用软交换作关口局,50%%的省市利用软交换作端局,部分省市利用软交换作长途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