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头博弈即时通信 赢利模式尚待探索
从打电话、发短信到写E-mail,再到QQ、MSN聊天,作为继电话、电子邮件之后的第三种现代通信方式,即时通信如今已彻底融入了人们的生活。而目前随着即时通信产业的发展,即时通信工具软件已经由当初的单纯聊天工具,发展到与门户、社区、休闲游戏等贯穿整条产业链的模式。而随着产业融合步伐的深入,通信运营商、内容提供商等亦逐步参与进来,各种增值服务已逐步凸现。在此期间,如何把握产业发展趋势,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调整自身发展战略已成企业当务之急。
厂商须面对赢利问题
随着即时通信(即时通信)软件的普及和产业的发展,其用户受众群体逐渐扩大,并形成了以用户为基础的新型网络营销平台,越来越多的IT厂商和投资者着眼于这个拥有最大用户群体的互联网服务市场。早在两年前,国际巨头MSN和雅虎就宣布要实现两个服务商即时通信软件的互通功能,前不久,随着微软欲并购雅虎公司消息的传出,业内人士认为这将造就最广阔市场和最大用户群的即时通信公司,而随着最近有消息传百度欲推出其即时通信业务,即时通信更成为业内关注焦点。
而从中国即时通信市场腾讯一家独大的状况来看,对于众多国际公司以及欲进入此领域的新军而言,能否赢利是其须面对的难题。对此,艾瑞咨询集团研究部副总监曹军波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目前来看,即时通信行业赢利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种是网络广告,从目前国内两大主要即时通信工具QQ和MSN来看,其基于即时通信平台上的,包括传统弹出框广告以及一些副媒体广告都已开始显现;第二方面是用户付费,从互联网公司目前来看,腾讯公司在用户付费方面是做得最好的,其推出的虚拟物品以及会员增值服务等收入占其总收入的60%%以上。对于有消息称百度欲推出即时通信业务的情况,曹军波认为百度推出即时通信业务更多是基于其搜索、贴吧社区以及其将推的C2C业务基础上,对相关行业进行渗透,从而丰富其产品功能,增强用户黏性的方面考虑的。
腾讯公司相关专家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就腾讯自身情况来看,其在线生活产业模式产生了三种盈利模式:媒体类、增值服务类、交易类。媒体类的赢利模式包括网络广告和搜索、竞价排名等;增值服务目前仍然是中国互联网企业的主要赢利点,腾讯在包括无线增值服务以及包括虚拟形象、付费音乐及影视下载、休闲游戏等在内的互联网增值服务进行了很多探索;对于交易类,中国的电子商务市场还在培育期,因此交易类的商务模型还处于雏形中,如何将交易和搜索等业务结合还需要业界进一步探索。目前,腾讯旗下的C2C电子商务网站拍拍网已经上线,并和整个社区平台无缝整合。对于微软并购雅虎事件,他认为,在国际市场,微软和雅虎都是即时通信领域的领先者,由于文化和市场等方面原因,国外还没有找到行之有效的即时通信商业模式。因此,对于微软并购雅虎的趋势来看,他认为二者主要在国际市场占据较大份额,对中国即时通信市场影响不大。
巨头博弈移动即时通信
在以腾讯QQ、微软MSN为代表的传统PC即时通信业务在中国乃至全球市场取得了巨大成功的同时,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进步及手机终端的发展,即时通信正在以各种技术实现方式从PC向手机终端渗透。由于移动即时通信的功能日趋丰富,用户界面及实时性也正在向基于PC终端的即时通信靠拢。同时由于其移动性、黏性强等特点,移动即时通信吸引了电信运营商、传统即时通信服务提供商、第三方移动即时通信服务提供商及手机厂商等产业链成员的极大关注。目前,中国移动推出“飞信”业务高调进入移动即时通信领域,中国电信也于日前在上海推出名为“网信”的即时通信服务。其他各方也正以各种形式进行合作或独立推出解决方案,纷纷布局移动即时通信市场。同时,随着3G在中国市场的推广,业内人士认为,移动即时通信必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移动即时通信也将成为3G时代的“杀手级应用”之一。
未来竞争激烈的移动即时通信市场,电信运营商与传统互联网即时通信厂商无疑是其中角逐的两大主角。曹军波认为,在这场博弈中,双方都有其明显优势。传统互联网即时通信厂商拥有其固有的广大用户群体以及长时间的运营经验,并拥有成熟的相关产业链和赢利模式。尽管电信运营商属于移动即时通信的后来者,但有其固有的优势:首先,电信运营商手中也握有显著的用户资源——数量远远超过网民的手机终端用户群;其次,基于移动即时通信,他们可以发挥其独有的电信资源,如VoIP服务等;第三,用户使用移动运营商提供的平台,可以确保其24小时在线,其终端的可携带性为提供了显著优势。因此,电信运营商与传统互联网即时通信厂商可以说是一种互补的伙伴关系。
目前,即时通信产业由传统互联网向移动互联网转移已是大势所趋。曹军波认为,在移动即时通信市场,电信运营商与传统互联网即时通信厂商的赢利问题是其中的关键。对于传统互联网厂商,其固有的用户资源和成熟的赢利模式能否成功复制到移动即时通信领域是其关心的问题。而对于电信运营商,很显然他们不想简单复制原有的互联网即时通信赢利模式,他们想获得更多的市场主导权,将有两条路可以走:一是提前卡位市场,在目前即时通信用户还未过渡到移动即时通信市场的时候,提前部署自己的产品;另一条是与传统互联网即时通信厂商合作,并在这个过程中充分利用自身优势,争取更多主动权。
企业级即时通信浮出水面
从目前即时通信产业发展来看,随着个人即时通信应用逐渐趋于成熟,市场进一步饱和,中国即时通信市场进入调整期,整体市场发展重心向企业应用倾斜,有业内观点认为,企业即时通信应用将成为新兴厂商的成长温床,目前中国即时通信产品的企业渗透率还不高,各厂商都处于同一起跑线之上。此外,企业即时通信游离于个人即时通信和移动即时通信两大市场的相互竞争之外,对企业的渗透并不过多触及其他市场巨头的利益,成长环境相对稳定。但为了有效地服务于企业,其技术壁垒较高。
面对如此巨大且飞速发展的即时通信市场,IBM、微软、雅虎、AOL、Sun等国际厂商早已虎视眈眈,均在早先时间发布了企业版即时通信软件。这其中,IBM与微软间的较量由来已久。如果说IBM Workplace与微软Office之间只是间接交手,那么被包含在这两大软件产品包之中的企业即时通信产品系列——Lotus Samet即时通信e与LCS(Live Communications Server)之间的直接对话,则早已正式展开。作为企业级即时通信领域的重要棋子,Samet即时通信e在IBM的整个Workplace策略当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企业即时通信(E即时通信)与即时通信一直被这个行业内的人们强调是不同层面的两码事。“一个是生产资料,而另一个是消费资料。”IBM大中华区软件集团市场总监左洪曾这样评价两者之间的不同,一个拥有大量用于交流和效率提高的插件,可以为企业节约沟通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另一个却是娱乐的工具,大多数的插件用于玩乐和消磨时间。曹军波也认为,首先,企业级即时通信产品对于企业即时通信间通信效率、管理效率要优于个人级产品;其次,在产品开发方面,IM厂商会根据企业用户需求而为其提供定制服务功能;此外,企业IM产品的稳定性、安全性亦远远高于个人IM产品。
即时通信市场整体产业链构成
数据来源:艾瑞咨询
责任编辑:电子信息产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