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进催生融合 技术选择是关键
作者:安勇龙来源:中国电子报发布时间:2008-01-07 23:35我要评论 编者按:近日,2008中国通信技术年会(第二届)举办,与会人士围绕“演进、融合与技术选择”的主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从目前来看,技术的演进不可阻挡,不同技术的演进和交织催生了网络和业务的融合。在融合的大趋势下,势必有不同的技术实现方式,因此,选择正确的技术成为成功的关键。
演进篇
北京邮电大学校长林金桐:
基于NGN的实际业务即将进入商用
目前,通信业已经走到了下一代网络(NGN)商用的门槛前,基于下一代网络的实际业务最快将于2007年年底或2008年第一季度进入商用阶段,而后下一代网络(Post-NGN)的研究也已经在全球范围内渐次展开。美国、欧盟以及亚洲的日本和中国都已经开始了后下一代网络的研究。其中,美国的网络创新全球环境(GENI)和未来网络设计(FIND)、欧盟的框架项目7(FP7)、日本的AKARI计划都是目前比较领先的后下一代网络计划。中国的自然科学基金“863”、“973”,韩国的未来互联网(FI)相关项目也在支持对后下一代网络的研究。
对于后下一代网络架构的设想,其区别于现有网络的主要不同有以下几点:
第一,网络的容量将增加到目前的1000倍,其网络骨干节点的容量达到1Pb/s,骨干网链路容量达到10Tb/s,FTTH达到10Gb/s。第二,设备数量将达到1000亿台设备和100万个广播站。第三,数字内容将提高到5Tb,甚至更高。第四是要满足公开、透明、简单的原则。第五,要能支持技术的进步和可持续发展。第六也是很重要的一点,后下一代网络需要能耗更小,因为依照目前的技术,10年后整个信息通信行业的能耗将达到人类所有能耗总和相当大的部分。
大唐移动系统标准部总经理杨家军:
大规模部署TD网络是当务之急
毫无疑问,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移动通信市场,用户数已经突破5亿户。在这样巨大的市场上,我们相信TD-SCDMA未来的发展前景是极其广阔的。TD-SCDMA的演进路线应该是这样的一个方式:TD-SCDMA是基于CDMA关键核心技术的,那么后面不管是LTE现阶段的演进,还是未来的4G都是基于OFDM的演进。我们将其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以TD-SCDMA为基础的CDMA的阶段;第二个阶段是以4G、LTE为基础的阶段,我们叫做OFDM。
3GPP给出了关于TD-SCDMA标准化版本的演进,TD-SCDMA建网已经包括了第4个版本和第5个版本,包括了基本的业务和HSDPA网络,并且在中国进行了大规模的试验。从标准层面,我们已经为TD-SCDMA未来的增强技术做好了准备,具体来说就是HSUPA、HSDPA的演进以及MBMS。
关于4G和LTE的下一步,IMT-Advanced对移动接入的支持都将更快、更强。全球有影响力的运营商,对网络的简化、成本、可靠性、无缝的切换移动、频谱利用率都提出了强制性的要求。不管是ITU或者是NGMN组织,对于TD-SCDMA的演进都提出了4G的要求。
我们认为,TD-SCDMA向未来4G的演进有以下几个需求:一是基于TD-SCDMA发展和演进的问题;二是确保TD-SCDMA在TD-LTE等方面的平滑演进。原则是不断提升和完善系统性能,满足市场和应用需求。4G TDD系统必须既满足独立大规模组网的需求又可以提供热点数覆盖。同时,保证TD-SCDMA产业健康发展,同时开展国际合作,做大做强TD-SCDMA产业。
在TD-SCDMA的演进方面,我们认为可以满足中、高速的应用,以TD-LTE为起点,逐步地提高手机的移动接收速率。基于这样的演进和业务诉求,我们认为加速扩大TD-SCDMA市场规模,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当务之急是大规模部署TD-SCDMA网络。
融合篇
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理事长朱高峰:
应从更高的层面看待融合问题
融合并不是单向的。伴随着新技术和新应用的出现,以及与旧应用和旧网络的融合,原有的技术、产业组织方式、产业链也在不断分化演进。分化演进和融合同时存在,在融合的同时要分化,在分化的同时融合,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因此,在看待产业融合的问题时,不能只看到一个方面。
融合问题的提出由来已久,比如在通信发展早期,电报网络就是建立在电话网络的基础上,这涉及网络融合。广播电视的发展由无线电视向有线电视发展,这涉及终端融合。现在,随着新技术、新业务与新应用层出不穷,是否为每一种技术或每一种业务单独建设一张网络,不同的网络是否可以结合,这些都涉及融合问题。此外,旧技术的分化演进也是融合问题得到重视的重要原因。
融合不仅是通信业自身转型或发展的需要,我们还应该从一个更高的层面来看融合问题。从宏观上看,只有融合才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服务手段。通信企业为什么要发展、为什么能发展,都是因为存在这个需要。具体而言,其中包括四个层面的问题:融合是为了更好地促进研发、生产、流通以及信息产业本身的信息化,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融合是为了增强公民的政治参与及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融合是为了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丰富文化产品,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融合是为了促进教育、卫生、就业以及社会保障的发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从微观上来讲,融合可以节约成本,方便用户。因为融合使得不同的业务应用可以承载在同一张网上,节约建设成本。这也将方便用户的使用。从具体内容上看,融合可以分为技术融合、网络融合、业务融合及组织融合四个方面。
中国联通技术部总经理张智江:
关注IMS是运营商生存和发展需要
从网络的整体发展进程来看,IP化是一个趋势,这一点在若干年前还有一些分歧,不过今后再没有什么大的分歧了。IP化是业务发展的需要、社会发展的需要、信息发展的需要、应用的需要。因此,运营商必须牢牢把握住这个大局,建设、维护、规划好网络。
我们认为,IMS这样的网络架构,或者说网络体系结构符合整个电信网络IP化发展的总体趋势。在传统的网络中,业务和控制是一体的。后来为了使网络更简单,控制更方便,软交换模式完成的第一步是业务和控制的分离,那么下一步就是业务、控制和管理都分离。
运营商对于IMS非常关注,这也是运营商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向老百姓提供其所需的精品业务的需要。因此,中国联通作为一个全业务的运营商,对于IMS更加迫切。开展全业务的一个很自然的现象就是网络很多。过去受各个技术和体制的限制,必然业务多了网络多,因此,中国联通为了将来大的发展,始终将网络的融合和统一作为战略重点。IMS应该始终是我们关注的主要课题。近几年,我们从课题研究到技术试验、业务试验、支持系统的试验都围绕IMS做了很多的研究和测试。
总地来说,IMS是我们看得比较准确,也是比较有把握的下一代网络的架构。因此,我们应该在现有的基础上,积极关注、广泛联合、共同发展,让IMS健康、有序、高效。如果把VoIP的问题解决好,IMS的发展会走得很快,如果解决不好,它的步伐会很慢。我们现在60%%乃至80%%、90%%的业务来自语音,如果这个网络对于语音业务继承得不好,我们就不能发展。
技术选择篇
中兴通讯TD-SCDMA产品总工程师柏燕民:
打造TD精品网络是巨大挑战
在过去的两年里,全球3G市场呈现快速发展趋势。截至2007年年底,全球已经商用的3G网络达到249个,目前还有许多地区在进行3G网络建设。全球3G业务的快速增长为TD-SCDMA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如果TD-SCDMA能够尽快在国内取得成功的话,那么它将面临更好的全球3G市场的机遇。从技术特点来看,TD-SCDMA有更高的频谱利用率,尤其是适应于上下游不对称的数据业务的发展,可以提供更好的数据业务解决方案。更重要的是,由于TD-SCDMA核心知识产权掌握在中国产业群手里,因此可以为运营商提供更低的网络建设成本。
不过,TD-SCDMA的成功也面临一个巨大的挑战,就是如何打造一张精品网络以适应运营商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同时给用户提供更加丰富的业务。没有TD-SCDMA精品网络的支撑,就没有办法让用户体验到更精彩的3G业务,也没有办法帮助运营商取得产业上的成功。
精品网络所包含的内容将涉及多个方面:首先,网络建设必须要具备工程的便利性和设备的成熟性,工程的便利性和设备的成熟性是大规模建设商用网络的一个前提条件,尤其是TD在经历了几年的发展以后,原有的一些工程面临着便利性的问题,但这些问题已经逐步得到了解决。其次,良好的覆盖是运营商投入网络发展的基础。打造一个绿色节能环保的TD网络,是系统集成企业和运营商的一个社会责任,也是TD精品网络所包含的一个必然趋势。第三,丰富的业务是TD网络产生有效竞争的核心,网络IP化是3G网络发展的趋势,也是TD网络的必由之路,所以技术先行是打造精品TD网络的保障。
中国网通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唐雄燕:
新业务和竞争双重驱动光接入
中国网通工作会议将光进铜退作为2008年的重点工作来推进。接入网领域还是我们现阶段投资的重点领域。对我们国家来说,在线路的层面是光缆与铜缆并存的局面。现在光缆主要用于主干道。但是,就现在整个宽带接入市场来说,还是以ADSL为主,接入带宽主要是1M到2M。EPON只是在我国部分地区得到应用。
我们现在已经进入了一个互联网的新时代,如果说Web1.0的时代是一个老时代,那么Web2.0的时代就是一个新的时代。由于各种各样视频应用的推动,刺激着对整个接入带宽的需要,驱动着我们对接入网的改造。一方面要对我们现有的接入网进行具体的升级,把ADSL2升级到ADSL2+;另一方面我们要大力推进FTTH的应用。
除了业务驱动以外,另外一个驱动力是竞争,竞争也是推动光接入发展的重要动力。我国的电信竞争日趋激烈,尤其是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都在积极地深入对方的传统领域,争夺高端用户。移动运营商也与传统的固网运营商争夺企业信息和服务市场。有线电视的广播运营商也在积极地拓展宽带业务。在这样一个市场竞争的过程中,缺乏传统接入资源的运营商可以利用光接,向客户提供一些差异化的服务,赢得市场的青睐。
从接入的总体指导思想来说,应该将投资的重心转向光接入,不断地缩短铜缆的长度,最好将铜缆控制在1000米的范围之内。对于新建的楼宇与住宅区原则上采用光纤覆盖,停止主干电缆建设,控制铜缆。光进铜退还要跟下一代的网络发展相结合。现阶段主要以FTTH、FTTO等方式迈进,以后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模式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