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专利将成今后通信博弈利器
作者:左延鹊来源:中国电子报发布时间:2007-11-28 13:43我要评论 特邀嘉宾
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助理 魏衍亮
电信发展研究院泰尔实验室副主任 贺 鹏
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 曾剑秋
安仕信息咨询首席分析师 赵月旺
索尼爱立信移动通信产品(中国)公关部副总裁 宁述勇
夏新移动通讯有限公司研发中心副主任 周长泉
国内通信企业对通讯行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薄弱和只顾挣钱不管技术创新的做法,使国外企业有机可乘,造成现在国内通信行业发展的主动权掌握在外国人手中,其势必制约国内通信企业的发展,影响中国整个通信行业的进步。对此,本报邀请国内通信知识产权方面的专家和厂商代表一起畅谈中国通信行业技术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等内容,希望引起国内厂商的重视以加大自主研发,指导中国通信产业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
国内企业创新综合实力弱
目前国内通信企业在知识产权、技术创新方面存在哪些问题?
曾剑秋:目前中国知识产权领域落后于西方一些发达国家是正常的现象,这需要以理性心态去分析。西方国家知识产权从自发到自觉经过了100多年才日趋完善。我国自建国后开始着手出台一些知识产权法律法规等条文和文件,到现在发展只有50多年,也取得不小的成绩。不能全盘否定中国在知识产权方面所做的工作。
贺鹏:客观地说,中国通信企业主要存在的问题有:第一,创新主体的技术、资金等综合实力较弱。第二,国内通信企业没有足够的实力冲击通信核心技术,都集中在应用技术这个见效快的层面发展,有条件进行创新领域研究的企业,却受到资金、人才等方面制约,将创新方向集中在边缘技术、应用技术等投入不大的通信边缘领域。第三,很多通信创新单位自身没有产业化能力,出现创新成果与业界应用脱节,没有较强的实用性,使得国内通信行业自主创新成果的产业化率太低。
魏衍亮:应该欣喜地看到,和家电、汽车、电气、化工、医药、农业等其他各行业相比,我国通信行业已经率先实现知识产权崛起。例如,以深圳华为、深圳富士康、深圳中兴通讯、深圳比亚迪、深圳腾讯等为代表的南方高技术企业已经率先建立生机勃勃的知识产权挖掘、部署、经营制度,率先开展通信方法、系统、设备、终端耗材等的专利壁垒构建工作。
现阶段中国通信企业应该解决哪些问题才能有效地促进知识产权保护的发展?
周长泉:第一,要注重研发,注重技术创新;第二,加强创新产权保护意识。国产手机企业创新出好的设计方案和功能设计,往往不愿意花钱或者申请程序手续烦琐而没有申请知识产权保护,结果被外资品牌抢先注册了专利。因此加强国内通信企业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应设立专门的知识产权保护部门,专门为有能力创新产品和技术的通信企业服务,使其解决后顾之忧,从而使企业自主知识产权保护真正走上顺畅的轨道。
赵月旺:对企业而言,要强化内部知识产权保护的能力以保证自己的技术与设计机密不外泄;培养懂技术懂法律的专利谈判人员,增加与国际知识产权运作体系的合作,尽可能地将本企业的技术完全融入国际知识产权运作体系中,以便得到相应的保护。中国目前比较适合的创新应该在工业设计上,中国传统民族文化将成为中国在工业设计领域发展出原创生命力的创新源泉。
宁述勇:中国制造的崛起显然不能依靠别人的创新。事实上,世界任何一个发达国家在制造业上的崛起并保持优势,最终是依靠“自主创新”,美国如是,欧洲如是,日本如是,韩国也如是。中国在自主研发创新上的缺乏将直接导致中国企业占据市场的能力,甚至会失去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
TD—SCDMA应率先突围
如何看待媒体形容高通、诺基亚等通信巨头关于知识产权保护问题时所使用的“知识霸权”这个名词?
周长泉:从情感上来说我也认同“知识霸权”,比如“滑盖”这样外观设计都被外资品牌拿去申请专利并向其他厂商收专利费,的确给人感觉太“霸道”了。
魏衍亮:像高通、诺基亚这样的企业用专利来回收研发投入和获得高额回报本无可厚非。但是有些企业希望用专利技术长久、宽泛地垄断市场,使其获取的与其贡献极端不对称,势必可能妨碍技术的更新、进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打击其“知识霸权”行为,并以《反垄断法》为依据向其宣战。
贺鹏:从全人类发展的高度看,“知识霸权”是滥用“知识产权”的结果。知识产权的提出是出自人类尊重知识,鼓励创新的美好愿望,应该是一种主动的、保护性的。如果一味地追求商业目的,到处挥舞着“知识产权”的大棒,会形成区域性的技术鸿沟,严重影响了全球经济的平衡发展,最终造成人类社会文明的畸形发展。
对于中国通信企业而言,3G是否是摆脱国外企业通信专利的机遇?
曾剑秋:在3G的三个标准中,CDMA2000和WCDMA和TD-SCDMA,其中TD-SCDMA是我们中国人自己提出的标准,这对中国通信业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机遇。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样的机会,把TD-SCDMA———我们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标准好好推广,这就是一个桥梁,使中国的知识产权技术得到全球的认可。
宁述勇:中国人就是因为创新才把TD-SCDMA搞成了全球3G标准,中华民族不仅在手机上,在许多产业上都需要创新,才能增加我们的国际竞争力。我们祝愿更多的国产手机品牌吸取经验和教训,真正理解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魏衍亮:在任何一个国际工业标准中,专利都不能被单独一个国家的企业所控制。在目前任何一个3G工业标准中,一大半以上的专利都是国外企业控制。中国专利数量现在上来了,但是个人、科研院所的申请量较大,缺乏商业应用前景。
创新是通信市场炼金术
有人谈到中国应该发展自己的高通企业模式,怎样评价这个说法?
曾剑华:把高通作为模式推广我不太赞同。为什么这么说呢?从高通公司本身来看,高通本身是靠专利发展起来的,但是一个企业仅仅靠专利生存是比较困难的。全球都在发展、融合,世界知名企业的研发只有形成合力才能有自身的发展。
赵月旺:高通模式必须有适合高通模式的制度环境,目前中国并不是特别适合发展高通模式的企业。比如华为那样管理极其严格的企业也不免出现技术机密外泄的问题,而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在知识产权违法处罚上,力度要小得多。
贺鹏:我不认同中国应该发展自己的高通模式企业。中国经济的腾飞不可能仅依靠一两个明星企业的发展,我国需要明星企业的群体,这样的经济发展才是良性的、健康的、和谐有序的。
知识产权包括保护、应用、人才、创新等四个重要环节,这些环节中哪个更重要?
赵月旺:这是一个环环相扣的过程,首先要认真保护权利人的利益,才谈得上有效益的应用,才能分辨出真正的创新人才和浑水摸鱼的“创新”人才。
贺鹏:根据我国发展的现状,应用环节是我们需要格外重视的,也是当前最薄弱的。虽然这四个环节上我们都有很多不足,可是应用环节是“瓶颈”,因为应用方面的缺失使得我们大量优秀人才、好多创新技术被扼杀,更谈不上保护了。
周长泉:创新和应用同等重要。创新没有应用也产生了不了价值。我们国家通信企业目前正处在一个成长阶段,不要浮躁。想一想今后的中国也应该出现几个可以走向国际化的强势国产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