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疆:搭建两化融合服务支撑平台
柳州是一个工业城市,历史比较悠久,现在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工业体系。从上世纪90年代起,柳州市就非常重视工业企业的信息化工作。当柳州作为全国创新试点城市时,就提出了要推进柳州的企业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竞争力的策略。进入21世纪以来,柳州市委市政府更加重视柳州的企业信息化工作。柳州市以传统工业为主,要实现传统工业的产业结构调整,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信息化是非常重要的手段。2011年4月,柳州被国家列为两化融合试验区,柳州的两化融合工作向前推进了一步。
着力推进中小企业两化融合
由中小企业服务中心牵头,组成两化融合促进中心,为柳州市两化融合工作提供服务与支撑。
第一,制订规划。根据柳州市工业发展的特点以及柳州市“十二五”规划,制定出柳州市两化融合的发展规划。规划提出了与点、线、面工作的结合,服务中心也一直按照这个规划努力推进各种事项。在“十二五”期间,服务中心要借助两化融合的动力,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企业制造能力的提升,实现由传统制造向先进制造的转变。
第二,财政配套,给予企业信息化资金支持。柳州产业的收入不是很宽裕,相对于发达地区,柳州的财政还比较紧张。但是,每年财政部门还是拿出两千万元专门支持两化融合项目。通过两化融合专项资金支持的项目有55个,这些项目主要围绕提升企业制造能力展开。
第三,搭建两化融合服务与支撑平台。一是2011年9月,由中小企业服务中心牵头,联合9家专业服务能力比较强的服务机构,组成两化融合促进中心,为柳州市的两化融合工作提供服务与支撑。二是建立了两化融合专家数据库。目前进入数据库的专家有130名左右。三是开展了两化融合的专项研究。柳州市工业的特点是,三大支柱产业和配套企业产业链相对比较长,很多中小企业围绕配套企业开展经营活动。如何推进柳州市的两化融合工作,还有很多需要探索的地方。今年,中心又列了12个课题,邀请相关的专家以及服务机构对专项课题进行深入的研究,目前已完成了8个课题。四是开展了两化融合的评估工作。两化融合工作到底能够给企业带来什么,这是企业多年来比较困惑的一个问题。中心希望通过对示范企业的两化融合进行评估,了解两化融合提升工业企业制造能力的具体地方,推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中心将结合相关区域制定评价体系,目前评价指标基本上完成。五是重点推进样板企业的信息化能力。通过两化融合来提升企业制造能力,针对研发主要推进包括CAD、CAE、CAPP等应用;针对生产方面,主要推动自动化技术的应用,通过先进的设备来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与制造过程的结合。六是推进管理信息化的提升。这主要是针对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工作。大企业的信息化起步比较早,已实现了比较好的成效。但是,广大中小企业目前还处在起步阶段,对有条件的企业实施ERP,尚未起步的企业逐步实施。七是利用两化融合推进节能减排。柳州是一个重化工城市,按照传统观念,重工业城市是污染很严重的地方。但实际上,柳州是山清水秀的城市,这与柳州市长期坚持节能减排有很大的关系。两化融合工作是推进节能减排很重要的手段。目前,中心正在推进企业应用能源管理系统,逐步建立在线的能源监控系统,及时了解企业的节能减排状况,从而更好地引导企业采用更先进的技术来实现节能减排。在物流信息化、电子商务等方面,服务中心也在按照规划逐步推进。
人才成为两化融合发展瓶颈
柳州作为西部工业城市,对国内优秀人才的吸引力比较小,很多企业感觉到人才很缺乏。
柳州市的两化融合工作起步比较早,做出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是信息化发展不平衡。很多大型企业的两化融合走在了国内同行业前列,但是中小企业在信息化方面没有太多的突破。按照“十二五”转型升级的要求,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必须上升到非常重要的层面,两化融合促进中心将着力推进中小企业的两化融合,形成与大型企业两化融合相互配套的两化融合体系,这样才能够对整个产业发展、产业提升带来非常显著的成效。其次是人才成为两化融合发展的瓶颈。柳州作为西部工业城市,对国内优秀人才的吸引力比较小,柳州很多企业在实施两化融合过程中都感觉到人才很缺乏。针对这个问题,中心加强了对现有企业人员的培训工作。从去年到现在,中心已经举办26期人才培训,共计2500人。近期,中心将组织一批中小企业的两化融合人员到华东科大培训。另外,两化融合工作中共同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资金问题,尤其是中小企业在两化融合方面的资金问题。目前,中小企业面临着劳动力涨价等系列成本压力,他们虽然有了两化融合的意识,但是两化融合要实施多长时间才能够实现整个企业的转型,很多企业没有信心。希望国家能够给予西部地区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两化融合给予更多的支持。
责任编辑:电子信息产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