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市:信息化“四统一”彰显效率与效益
作者:刘晶来源:中国电子报发布时间:2008-12-05 13:18我要评论 廊坊推动电子政务颇有特色。“统一的公务网络平台、统一的互联网出口、统一的线路通道、统一的管理”,廊坊市信息产业局局长于慈远说:“‘四统一’让我们实现了‘少花钱多办事’。”
300万元搭起统一平台
2004年廊坊市将市政府信息化工作办公室设在信息产业局,并于2007年成立了廊坊市信息资源管理办公室,以加强全市政府机构的信息化建设。廊坊市信息资源管理办公室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廊坊市信息办成立后,进行了广泛调研,从2005年5月开始与北大电子政务研究院合作编制了《廊坊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十一五规划》,同时,立足于整合现有资源,市政府信息办会同北京大学电子政务研究院、中共中央办公厅电子科技学院,结合廊坊市实际编写了《廊坊市公务网络整合建设方案》,方案中明确提出了“四统一”的网络整合建设思路:统一公务网络平台、统一互联网出口、统一线路通道、统一管理。通过采用光纤复用技术实现一线多用、一网多用,并逐步实现硬件、软件和信息资源共享。2005年11月,《廊坊市公务网络整合建设方案》通过了专家的评审。
2006年底,市财政投入290万元完成了公务网络平台一期工程建设,纵向与8个县(市)开通专网通道,横向完成市级64个部门的系统集成、线路调试并开通互联网服务。2007年7月,廊坊市公务网络统一平台通过了专家组验收,正式投入使用。“第一期近300万元的投入,使我们具备了基本能力,将机房、UPS发电机、消防等设施建立和完善起来。”于慈远说,“我们所采用的设备绝大部分都是国产品牌,在扶持民族工业的同时也大大降低了我们的费用支出。”统一公务网络平台的整合与建设为廊坊市党政机关、市直各部门提供了安全、可靠、功能强大的公用网络平台,实现了全市各部门的信息同城交换。提高了各部门整体的网络与信息安全水平,排除了安全隐患,提高了网络出口效率,改善了各部门上网质量。
公务网络平台初见效果
廊坊市公务网络建成后,廊坊市准备建设廊坊市行政公开透明运行网,2006年6月,廊坊市监察局决定依托廊坊市公务网络平台建设市行政公开透明运行网,并由市信息办组织专业人员为该网提供技术支持。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共享,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建设与浪费。
廊坊市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网站横向连通68个市直部门及开发区,纵向覆盖11个县(市、区),实现了全市范围内的行政权力公开透明。全市各级各部门共建设子网站800多个,网站覆盖率已达83%%,初步发挥网络平台的集约化建设及资源共享的优势。
公务网络平台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增强了电子政务建设的信心。借鉴深圳、青岛等地成功经验,廊坊信息化办公室与廊坊市监察局合作建设廊坊市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
这个系统在软件开发上采取“试点先行、以点带面”的方式,首先选取了行政审批事项、收费事项相对较多,工作性质和承担任务比较重要的10个部门作为试点,并组织这10个部门先后进行了演示培训、信息录入和信息会审,确定了上网审批项目,并顺利加载成功。到2007年9月底全市49个部门的审批事项398项,其中行政许可事项192项;非行政许可事项206项(含服务事项7项)的行政审批监察项目全部完成。在开发软件的同时,审批服务中心、建设局、劳动局、公安局、公积金中心、国土局、开发区等8个单位13个行政审批大厅的视频监控系统的安装同时进行,到2007年9月视频监控系统的13个球形摄像机、72个枪式摄像机安装调试完毕。廊坊市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在河北省第一个建成。
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是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对公务人员的每个审批事项受理、承办、审核、批准、办结行政行为进行规范和全过程的监督;通过对违反审批条件或审批程序、超过审批时限等情况进行提醒警告;绩效评估手段实现对公务人员和行政单位行政行为的考核,达到提高行政效率的目的。使用视频监视系统对行政审批大厅窗口岗位进行实时的电子监控,对每个审批部门和审批人员进行行为监督,同时也可以对公务人员的行政行为进行分析、过错追究,实现了驿站受理,全程监督,行政审批整个过程“看得见、管得住”。廊坊市高度重视该项目,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公务网络平台的线路、交换机、服务器等设备,发挥信息资源管理办公室技术优势等现有资源,使得整个系统建设为财政节约了大量的资金,同时也是河北省投资最少、建设速度最快的系统。
推动深层次资源共享
信息资源的有效整合为廊坊信息化带来了一系列变化。廊坊市的信息化投资不是最多,但是公务网络平台上运行和使用的应用系统也许是最多的;廊坊市的公务网络平台可能不是最大的,可能它吸引和整合了其他系统的引用平台。2007年底,廊坊在“四统一”的资源基础上建成了综合执法局的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覆盖了中心城区60平方公里和开发区建成区域20平方公里。中心城区划分为228个万米单元网格,由156个监督员监管责任网格。数字化城管系统连接全市30个系统终端部门单位,并将“12319”城建热线、城市交通监控等纳入其中,市区管理实现了精细化,全覆盖。此外,公安系统的“治安动态监控系统”、市政府的电子督察系统、大项目调度系统、省市纵向网络的应用等系统也先后建成使用。下一步,廊坊还将开始财政网上统一支付系统和财政采购审批系统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