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合肥市副市长魏晓明 合肥将搭建一个平台、创立两个基地、开辟一个专业市场、组建三个中心、完善若干家电产业园及配套产业园,依托冰箱、洗衣机品牌及产业优势,加速重点技术开发,进一步引进整机及关键零配件项目,渐次发展小家电和厨卫产品。
8月29日,合肥市人民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由合肥市人民政府、中国贸易促进会安徽省分会共同主办的第二届中国(安徽·合肥)国际家用电器博览会(以下简称“合肥家博会”),将于2008年11月3日至11月5日在安徽国际会展中心举行。显然,合肥家博会的再次召开与合肥家电产业的逐渐强大不无关系。
据了解,合肥现有规模以上家电企业111户,其中包括著名的海尔、美的、长虹、格力、美菱、荣事达、三洋、华凌、美芝压缩机、广州万宝、凌达等家电整机企业和核心配套企业。2008年上半年合肥市规模以上家电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36.51亿元,同比增长24.78%%。合肥家电产业正一步步地实现自己的“十一五”目标,即:构筑以“大家电、大流通、大市场”为核心的家电城。
在新闻发布会期间,《中国电子报》记者专访了合肥市副市长魏晓明。魏副市长向记者描述了他所理解的“合肥家电产业”以及 “合肥家博会”。
实现国内外企业互利合作 记者:合肥家博会的召开,总会让人联想到另外两个家电产业基地青岛和顺德各自举办的展会青岛SINOCES(中国国际消费电子博览会)、顺德家电展。单从家电产业来讲,您也曾跟我讲过,顺德家电产业总产值1000亿元、青岛500亿元,而合肥只有300亿元,三者之间是有差距的。此外,从举办时间上来说,青岛SINOCES在7月份、顺德家电展在10月份,两个较强的城市都先于合肥举办展会,尤其是顺德家电展几乎与合肥家博会只间隔不到1个月的时间,合肥凭什么吸引家电厂家再参加一个展会?
魏晓明:首先,我承认从产值上来讲,合肥没有它们大。但是,我想强调,合肥有着自己的优势。第一,合肥承接沿海地区的产业转移,拥有特别的区位优势:居中靠东、连南接北,近邻长三角经济圈,是中西部距东部沿海地区最近的省会城市,拥有华东地区庞大的消费市场。这也是各家电厂家选择在合肥建生产基地的首要原因。
第二,成本优势。较好的区位优势直接为企业减少了交通运输成本,同时合肥周边的劳动力成本也低于沿海地区。
第三,科教优势。合肥能为各家电企业提供很多技术人才、创造研发优势。合肥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高等院校55所、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各类科研院所、省级以上工程及技术研究机构355个。已经有很多家电企业看中这一优势,纷纷将研发中心搬到合肥。
我们凭借以上这些优势将塑造出与青岛和顺德不同的展览会。我们的博览会更加注重品牌的交流,将打造中国家电进入国际市场的平台、国外家电进入中国市场的平台、中下游企业合作交流的平台。目前我们已经邀请了东芝、夏普、日立、三菱电机、大金工业、飞利浦、惠而浦、伊莱克斯、西门子、法国SEB等国际知名企业,海尔、美的、长虹、格力、美菱、海信科龙、美芝压缩机、广州万宝、凌达等国内知名企业也将展示它们的品牌实力。合肥家博会将为国内外企业互利合作提供渠道。
滁州加入凸显安徽家电实力 记者:我注意到在第二届合肥家博会中,滁州市人民政府成为“协办”单位。众所周知,滁州离合肥很近,同样也拥有自己的家电产业群,2007年家电产业总值达到120亿元。滁州的加入是为了增强合肥家博会的实力吗?
魏晓明:滁州的加入也是顺应安徽家电强势发展的大趋势。安徽三大家电产业基地:合肥、滁州、芜湖,都有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的作用。今年滁州是“协办”单位,明年有可能就是“合办”单位。安徽家电必须共同发展,合肥家博会正好是展示安徽家电整体实力的最好平台。安徽家电不仅有充足的整机生产能力,还有非常完善的配套能力。
“产业转移”不是“产业平移” 记者:我们已经看到合肥在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中所起的重大作用,但产业转移是否意味着将其他地区的厂房转移到合肥?事实上,中国家电产业其实并不缺“厂房”,而是缺乏核心技术。您也在不断强调合肥与众不同的地方,比如科教优势。这是否意味着合肥在承接产业转移时将借助自身的科教优势提升家电产业?
魏晓明:目前中国家电业最大的优势还在于“制造”,引领国际家电产业潮流的仍然是国外的一些家电企业。我们当然也看到了这一点,而我们将家电产业列为合肥支柱产业之一意味着,我们需要的是一个能够“引领潮流”的产业,这样的产业才可称为“支柱产业”。
可以肯定的是,“产业转移”不是“产业平移”。合肥将在技术研发上加大投入力度,提升产业层次。近些年国家一直强调“节能减排、资源节约”,也出台了很多家电能效升级政策(2009年冰箱和空调能效都要升级),合肥市政府顺应这一发展趋势将出台相应的鼓励政策,包括资金上的推动。同时,我们将引进核心零部件的制造和研发,在白色家电方面,合肥已经有广州万宝、凌达、美芝等冰箱和空调压缩机工厂,接下来合肥将引进平板电视的核心部件,长虹已经开始建等离子面板厂,液晶面板工厂也将开始建设。合肥家电产业一定可以将技术研发和生产制造结合得很好。
造就千亿元“家电城” 记者:在我找到的资料中,2008年合肥给自己的家电产业制定的目标是,产业总值达到450亿元,与去年相比增幅高达50%%,这个目标能否实现?未来合肥家电产业是否有超越青岛、顺德的可能?
魏晓明:我们2008年的目标是:冰箱、洗衣机、空调、彩电产量突破2200万台(套),产值达到450亿元。2008年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家电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36.51亿元,同比增长24.78%%;生产冰箱494.70万台、洗衣机275.99万台、彩电89.44万台、空调82.79万台。合肥家电产业受到宏观环境的影响,增长受限,但2008年家电产业总产值完全有把握达到400亿元以上。
我们和兄弟市说到底都是面向全球市场的中国家电制造基地的组成部分,但我们有自己的产业规划。“十一五”期间,合肥将构筑以“大家电、大流通、大市场”为核心的家电城建设理念,走“以国内市场为主,全面涉足高中低端市场”的发展之路,搭建一个平台(家博会)、创立两个基地(中国家电产业基地、家电回收基地)、开辟一个专业市场(中西部家电大市场)、组建三个中心(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信息中心、物流仓储中心)、完善若干家电产业园及配套产业园,依托冰箱、洗衣机品牌及产业优势,加速重点技术开发,进一步引进整机及关键零配件项目,渐次发展小家电和厨卫产品。
力争到2012年,全市完成家电产业投资300亿元以上,年产值达到1000亿元,年产冰箱1650万台、洗衣机1300万台、空调800万台、电视机800万台、各类小家电800万台。家电产品实现本地配套率70%%以上,其中核心配套件配套率5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