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信息产业厅厅长 毛健 “十一五”是吉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时期,是振兴吉林老工业基地的关键阶段。科学规划,扬长避短,寻求突破,加快发展,做大做强信息产业,为吉林省经济注入新的能量和活力,为传统产业调整改造提供有效的途径,促进全省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是摆在我们面前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
认清形势 科学规划 近年来,吉林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信息产业的发展,把信息产业作为优势产业,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大力扶持。
“十五”期间,省信息产业持续快速增长,整体水平明显提高,对国民经济的贡献持续增强。2005年,全省信息产业完成增加值110亿元,占全省GDP的3%%。信息产业已成为全省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其基础性、先导性作用日益显现。
一是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持续较快发展,初步形成以光电子、汽车电子、新型元器件三大类优势和特色产品为主的产业格局。
二是软件产业快速成长,成为信息产业发展的新亮点,基本形成了以信息安全、教育、生物特征识别、企业管理、农业应用和系统集成服务等六大类产品和服务为主的格局。长春软件园、吉林软件园发展迅速,园区的聚集效应明显。
三是信息化建设成效显著,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四是无线电管理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进展,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全省无线电监测网框架基本形成。
应该说,吉林省信息产业具备了加快发展的基础、条件和机遇。当然,我们也清楚地知道,与发达省市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问题很多,困难很大,机遇与挑战并存。
随着国家和吉林省一系列发展战略的实施及扶持信息产业发展的配套政策的进一步落实,信息产业发展的宏观环境更加良好。振兴吉林老工业基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各行各业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对吉林省信息产业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同时,也为信息产业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成长空间。
按照信息产业部和吉林省经济发展战略的总体要求,我们在认真总结“十五”经验的基础上,全面分析了信息产业的发展形势,本着充分体现科学发展观,体现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决策,突出科学性、前瞻性和针对性的原则,编制了《吉林省信息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明确了吉林省“十一五”的奋斗目标和努力方向,提出了发展思路和政策措施。我们将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紧紧围绕吉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实施,坚持优先发展信息产业。继续优化产业环境,抓住机遇,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加快发展速度,提高创新能力,扩大产业规模,实现将信息产业由优势产业向支柱产业的转变。
发挥优势 突出重点 光电子、汽车电子和软件产业是吉林省的特色产业,已形成各自的基础和优势。“十一五”吉林省将给予重点支持,力争取得较大突破。
光电子产业。吉林省是中国光科学的发源地,人才济济,光电子产品种类繁多,经过长期的积累,已形成了较强的科研、人才和产业基础。我们将发挥吉林省在光电子领域的优势,继续推动平板显示产业发展,打造显示器件及上下游产业链,推动光电子基础器件与材料、光电仪器仪表与设备、半导体照明等产品发展。
汽车电子产业。吉林省是中国汽车工业的摇篮,现已形成以一汽集团为核心,集整车、专用车、汽车零部件研发、生产、贸易为一体的汽车产业体系。一汽集团规划到“十一五”末,生产自主品牌汽车100万辆,为汽车电子产业提供了巨大的配套空间。吉林省不仅具有发展汽车电子的市场优势,而且已经形成了一定的产业基础。我们将抓住机遇,重点发展发动机电控系统、底盘控制系统、车身电子控制系统、车载电子系统等汽车电子产品,同时整合资源,推进汽车工业与电子信息产业的融合,深化两大产业的产、学、研合作。
软件产业。近年来,吉林省提出建设软件产业强省的目标,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和吉林省有关鼓励软件产业发展的各项政策,软件产业整体实力明显增强。我们将在现有基础上,加大力度,进一步加快软件产业强省的建设步伐。重点支持面向汽车、冶金、电力、工商、财税、金融、证券、电信、保险、粮食等行业的应用软件的开发和生产;支持具有吉林省优势特色的企业管理软件、信息安全软件、粮食软件、生物识别软件、教育软件的研发和产业化,使其市场占有率明显提高;积极鼓励研发和生产嵌入式软件及软硬件结合的产品,着力培育名牌软件产品。
应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应用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是实现由传统老工业基地向现代新工业基地转变,实现国家振兴老工业基地宏观战略的要求。“十一五”吉林省将重点改进企业的生产过程,实现技术创新;改造企业的运营模式,实现管理创新;改造传统产品,实现产品创新。重点行业包括机械制造行业、冶金石油化工行业、建筑建材行业、轻工制造行业、纺织化纤行业、医药行业及煤炭行业。
合理布局 集聚发展 充分发挥产业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实现资源的合理布局,以产业基地和产业园建设为重点,形成产业集群和产业链。
全面推动长春国家光电子产业基地建设。充分发挥和利用长春市在光电领域的现有产业基础和人才、科技优势,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国家光电技术研发和生产制造基地。
积极推进吉林省国家汽车电子产业基地建设。依托中国一汽集团,面向一汽市场,组织为一汽集团整车提供汽车电子产品配套服务,形成集聚效应,建立相关产业集群。以长春汽车产业开发区和净月汽车电子产业园区为主体,在吉林、四平、辽源、白城等地区分别支持相应的汽车电子企业发展。
加快建设国家级新型元器件产业园。以长春市光电元件产业群、吉林市半导体大功率器件与元件产业群、四平市片式元件与传感器产业群为依托,提高产品设计、开发能力,促进产品升级换代,打造具有特色优势的新型元器件产业园区。
推动长春和吉林软件园快速发展。集中力量,加快长春软件园和吉林软件园建设,使其成为集投资服务、技术研发、企业创业和教育培训四位一体软件产业园区。
大力扶持延边信息产业园和吉林电力电子产业园发展。充分发挥延边地区的民族、区位和人才优势,利用国家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扶持等政策,抓住日、韩信息产业结构调整与产业转移以及朝鲜信息产业亟待开发这一有利时机,扶持延边建设信息产业园。发挥吉林市电力电子的比较优势以及电力企业相对集中的特点,加快吉林市电力电子产业园建设。
建设长春、延边软件产品出口园区。支持和引导软件企业开拓国际应用服务市场,推进同德国、韩国、日本、印度等国的软件企业间合作,以长春、延边为核心,建设吉林省软件出口园区。
营造环境 扩大开放 营造加快信息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认真落实国家和吉林省有关扶持信息产业发展的各项政策。
加强信息产业法制建设。研究加快制定信息产品市场监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无线电频率资源、信息安全等方面的法规,完善信息产业发展法制环境。
拓宽投融资渠道,加大资金投入。探索建立规范的、具有地方特色的信息产业风险投资与退出机制,并积极引入国内外风险投资。
培育具有规模和竞争力的骨干企业。在产业政策、重大工程、科研开发、对外合作、投融资、政府采购等方面,大力扶持对产业发展有明显带动作用的优势企业发展,培育壮大一批能够参与国内外竞争的企业集团。
建立和完善技术创新体系,提高产业创新能力。引导企业加大对新技术和新产品的研发投入,加强企业技术中心的建设,逐步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和服务创新体系。
实施人才兴业战略,建立培育人才体系。加强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队伍建设,调整优化人才结构,培养和锻炼一支高素质的企业家和企业信息主管人才队伍。
加大开放型经济建设力度,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认真筹划产业发展项目和工程建设项目,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扎实推进,力求实效。
努力推进信息产业基地和园区建设。加大对信息产业基地和产业园区的指导力度,实现基地和园区的规模经济效益。
相关链接
“十一五”信息产业发展思路 发挥比较优势,集中有效资源,以光电子、汽车电子、软件为重点,发展具有特色的骨干企业和主导产品,打造具有行业领先水平的企业群体和相关产品体系。
坚持产业和应用结合,互为促进,共同发展。推动信息产业与传统产业的融合,大力发展应用电子产品和应用软件,为改造传统产业提供技术、产品和服务,在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进程中发展、壮大信息产业。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核心竞争力。大力培养多层次、专业性、高素质的信息技术人才,优化创新环境,建立和完善信息产业创新体系,以应用和市场为导向,积极推动引进消化再创新、集成创新和原始创新,促进产学研联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积极推动产业基地和产业园区建设,培育产业集群,延伸和扩大产业链,发挥产业基地和园区的聚集、辐射和带动效应,发展壮大优势骨干企业,促进信息产业规模化发展。
实施开放带动战略,抓住国内外信息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的机遇,积极开展交流合作,完善投资环境,吸引省外资金、技术和人才等来吉林省发展信息产业,大力推动软件出口和外包服务。
信息产业发展目标 到2010年,吉林省信息产业增加值达到300亿元,年均增长35%%,占全省GDP的5%%。其中: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实现销售收入260亿元,年均增长60%%,增加值为78亿元,年均增长50%%;软件业实现销售收入160亿元,年均增长44%%,增加值达到45亿元,年均增长62%%;电信运营业实现总量445亿元,增加值为177亿元,电话用户总数达到2217万,电话普及率达到80%%;规模以上企业互联网技术应用全面普及,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99%%以上,建立社会公共服务领域和主要经济领域的信息服务体系及市场化机制,电子政务重点系统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大型企业实现生产装备自动化管理,信息技术在农业科技、农产品加工和农业管理中得到广泛应用,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劳动与社会保障等公共领域信息化全面推进,信息服务基本满足政府、企业和社会发展需求;无线电频率资源配置得到进一步优化,无线电管理整体水平进入国内先进行列。
分领域产业发展目标 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
到2010年,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实现销售收入260亿元,年均增长60%%,增加值为75亿元,年均增长50%%。光电子、汽车电子、新型元器件等产业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成为国家重要的光电子、汽车电子产业基地和具有特色的国家级新型元器件产业园,并涌现一批带动能力强、有较大规模的骨干企业。
软件业
到2010年,软件业实现销售收入160亿元,年均增长44%%,增加值达到45亿元,年均增长62%%。其中软件外包、出口收入达到3000万美元。部分应用软件和信息安全领域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拥有年销售额超亿元的软件企业10户以上,长春、吉林软件园建设成具备较大规模和显著特色的软件产业园区。
电信运营业
到2010年,电信运营业实现业务总量445亿元,增加值为177亿元。电话用户总数达到2217万,电话普及率达到80%%。其中,固定电话用户达到919万户,移动电话用户达到1298万户。在已实现村村通电话的基础上,实现乡乡能上网。
信息化建设
到2010年,互联网普及率达到11%%以上,网络用户达到300万户,规模以上企业互联网技术应用全面普及。基本完成县以上有线电视用户向数字化整体平移,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50%%,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99%%以上。
全省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状况
(单位:亿元)

软件及信息服务业销售收入
(单位:亿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