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山东济南二机床集团为福特汽车公司提供的大型全自动高速智能冲压生产线
近日,山东省人民政府正式对外发布《山东省推进工业转型升级行动计划(2015~2020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旨在通过6~7年的持续努力,推动发展理念、定位、动力和途径的根本转变,加快构建自主创新强、质量效益好、发展潜力大的先进工业体系,实现山东工业由大到强的战略提升。在我国将要实施《中国制造2025》强国战略规划的大背景下,山东省的做法和方向对其他省市而言颇有借鉴意义。
已到爬坡过坎关口
工业经济增速放缓,产业层次偏低,发展动力减弱,新常态倒逼山东工业加快转型升级。
持久钟表集团是山东烟台一家老牌钟表生产企业,借助信息技术,将时间同步系统应用到机场、高铁、地铁等重要公用领域,从而使从事传统制造的持久集团创造了一项被称为“时间服务”的新业态,开拓了新的市场疆域。该集团不仅拿下了我国90%%以上的机场、85%%以上的高铁地铁和70%%以上核电站的时间服务,还输出到30多个国家和地区。持久钟表集团是山东两化深度融合的一个典范。山东希望这样的典范越来越多,从而推进山东工业的转型升级。
根据《行动计划》,到2020年,山东将争取以不超过30%%的新增土地、40%%的新增能耗和50%%的新增物耗,实现工业增加值4万亿元、主营业务收入25万亿元、年人均工资收入9万元,均比2010年翻一番以上。
山东是我国工业大省,数据显示,“十二五”以来,山东全省工业增加值比“十一五”末增长34.4%%。2014年GDP排名全国第三达5.94万亿元,距离突破6万亿元仅一步之遥。2014年,山东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6%%;实现主营业务收入达14.3万亿元、利税达1.43万亿元、利润达876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9.8%%、5.6%%和4.6%%。工业利润占全国的比重达到13.54%%。可以说,目前山东全省工业发展保持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运行态势。
不过,展望未来,山东省工业经济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和困难。据山东省经信委主任钱焕涛介绍,目前山东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增大,工业经济增长正在从高速向中高速转变,今年1~2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增幅比去年同期回落1.2个百分点。而且产业层次偏低也是一大因素。初级产品多、产业链条短,高附加值和高科技含量的产品较少;对资源依赖性较强,基础原材料、能源和高耗能产业占比偏高。另外,创新支撑能力不足也制约着工业经济发展。“目前山东工业增长主要依赖产能扩大,企业盈利仍主要依靠廉价劳动力、低价能源和资源、较少的环境成本补偿等途径。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发展机制尚未形成主流。”钱焕涛表示。记者还了解到,资源环境约束日益加大也削弱了山东工业发展动力。虽然“十一五”以来山东省节能减排取得显著成绩,但能源消费总量仍处于惯性增长区间,工业增长与节能减排的矛盾没有明显缓解。
山东省工业发展已经到了爬坡过坎的重要关口,新常态倒逼工业加快转型升级。为此,从去年开始,山东省委、省政府就产业转型升级作出了一系列的部署,要求工业方面出台1+22指导文件,即进行顶层设计,制定1个推进工业转型升级行动计划;同时“敲开核桃、一行业一对策”,细化形成22个重点行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在文件研究制定过程中,按照“底数要清、情况要明、定位要准、作用要大”的要求,强调行动计划和实施方案要有针对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对产业转型升级能真正起到推动作用。
向两化深度融合要红利
两化深度融合成为山东工业经济突破发展瓶颈、应对下行压力的关键所在。
在今后一个时期,山东工业转型升级的路径可归结为“培植发展+改造提升+化解淘汰”,即培植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等4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造纸等18个传统优势行业,化解淘汰轻工等6大领域低效落后产能及设备。当然,在转型升级过程中,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至关重要。
有专家就表示,推进两化深度融合、大力发展智能制造,是一条推动加工制造向“微笑曲线”两端渗透的有效路径。无论对于一个企业还是一个地方,都是提升获利能力、突破发展瓶颈、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的关键所在。
山东青岛双星轮胎是改革开放以来的知名品牌,然而,在宏观经济发展增速缓慢、市场需求不振、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双星发展也进入瓶颈期。面对这些问题,两化深入融合成为了“灵丹妙药”。
青岛双星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柴永森告诉《中国电子报》记者,在坚定不移地推进结构调整和创新驱动前提下,也要加快信息技术与传统制造业的跨界融合,创建智能型企业,发展智能制造、云制造等新业态,并进行销售模式和服务模式的创新工作。据了解,通过两化深度融合打造O2O模式,实现了盈利能力的改善。2014年,双星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100%%至120%%,盈利5535万元至6088万元的好成绩。
记者了解到,目前,信息技术在山东的工业设计及研发、现代物流、生产流程再造、节能环保、市场营销等领域均得到了广泛应用。山东两化融合发展水平指数达到76.6,重点行业装备数控化率达到50.2%%,中小企业应用信息技术开展研发、管理、生产控制和电子商务的比例达到38.1%%。传统制造模式加快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转变。在两化融合的推动下,山东工业创新能力不断增强,2014年,工业领域申请发明专利42521件、授权发明专利5152件,分别占全省的55%%和49%%。能源利用水平显著提高。“十二五”前3年,全省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21.5%%。主要产品能耗明显下降,纸和纸板单位综合能耗下降32.43%%,水泥下降29.77%%,烧碱下降28.97%%,炼铁下降23.44%%,火力发电下降4.32%%。另外,新型业态也初步显现。工业总集成总承包、合同能源管理、工业研发设计等一大批新兴业态不断涌现,全省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的比重超过50%%,成为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钱焕涛表示,今后将进一步深入实施两化融合“477”工程(《山东省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专项行动方案(2014~2018年)》提出的4项重点任务、7个重点行动、700个配套项目),围绕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建设、机器人及智能制造模式培育等重点领域,建设一批两化深度融合重点项目。突破核心元器件、高性能芯片、高端软件等核心技术,构建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应用创新平台,提高工业自动化、智能化、集成化和企业管理现代化水平,再造发展新优势。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4、如本站的文章或图片存在版权,请拨打电话010-88558835进行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3月5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李克强、汪洋、王沪宁、赵乐际、韩正、王岐山等出席,栗战书主持大会。初春的北京,处处生机盎然。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5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开幕。近3000名全国人大代表肩负人民重托出席大会,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神圣职责。
12月28-29日,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会议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总结2020年工业和信息化工作,分析形势,部署2021年重点工作。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书记、部长肖亚庆作工作报告。
3月22日,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发布了《2020年中国家电市场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2020年,我国家电市场零售额规模达到8333亿元,在疫情冲击之下显示出较强的韧性;电商渠道对家电零售的贡献率首次超过50%,网络零售对家电消费的促进作用进一步提升;高端产品、生活家电大幅增长,有效促进了消费升级和产业转型。
11月20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安徽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20世界显示产业大会在合肥市举行。在开幕式上,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肖亚庆、韩国驻华大使张夏成发表视频致辞。安徽省委副书记、省长李国英,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王志军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11月2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广东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20世界超高清视频(4K/8K)产业发展大会在广州市召开。广东省委书记李希出席开幕式,省长马兴瑞出席并致辞。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局长聂辰席、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王志军、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副台长蒋希伟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10月19日—20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江西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20世界VR产业大会云峰会在南昌举行。在10月19日的开幕式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发来书面致辞。江西省委常委、南昌市委书记吴晓军,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王志军,江西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刘奇先后致辞。开幕式由江西省委副书记、省长易炼红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