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国内经济发展困难增多,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速度有所放缓,但在党中央、国务院“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指引下,在全行业各方共同努力下,产业发展呈现缓中趋稳态势,生产增速小幅攀升,效益状况不断好转,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继续为推动信息化发展和促进两化深度融合发挥积极作用,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进一步提高。
一、综合
(一)产业规模不断壮大
2012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销售收入突破十万亿元大关,达到11.0万亿元,增幅超过15%%;其中,规模以上制造业实现收入84619亿元,同比增长13.0%%;软件业实现收入25022亿元(快报数据),比上年增长28.5%%。
图1 2008-2012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收入规模
(二)行业增速保持领先
2012年,我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2.1%%,高于同期工业平均水平2.1个百分点;收入、利润及税金增速分别高于工业平均水平2.0、0.9和9.9个百分点,在工业经济中的领先和支柱作用进一步凸显。
图2 2012年电子信息制造业与全国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速对比
(三)制造大国地位日益稳固
2012年,我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实现销售产值85044亿元,同比增长12.6%%。手机、计算机、彩电、集成电路等主要产品产量分别达到11.8亿部、3.5亿台、1.3亿台和823.1亿块,同比增长4.3%%、10.5%%、4.8%%和14.4%%;手机、计算机和彩电产量占全球出货量的比重均超过50%%,稳固占据世界第一的位置。
二、投资
(一)投资增速明显放缓
2012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500万元以上项目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9592亿元,同比增长5.7%%,增速比上年回落45.8个百分点,低于同期工业投资14.3个百分点。全年,电子信息产业新开工项目7571个,同比增长8.8%%,增速比上年回落44.3个百分点。
图3 2012年电子信息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
(二)投资结构变化加快
分行业看,广播电视设备行业新开工项目数量及投资额增幅均超过100%%,远高于全行业平均水平;分地区看,中西部地区完成投资额4128亿元,同比增长20.6%%,增速高于全国水平14.9个百分点,比重(43.0%%)比上年提高5.3个百分点;从投资主体看,内资企业完成投资7556亿元,同比增长10.9%%,增速高于平均水平5.2个百分点,比重(78.8%%)比上年提高3.7个百分点。
三、进出口
(一)外贸总额小幅增长
2012年,我国电子信息产品进出口呈小幅增长态势,进出口总额11868亿美元,增长5.1%%,增速比上年回落6.4个百分点,低于全国商品外贸总额增速1.1个百分点,占全国外贸总额的30.7%%。其中,出口6980亿美元,增长5.6%%,增速比上年回落6.3个百分点,低于全国外贸出口增速2.3个百分点,占全国外贸出口额的34.1%%。进口4888亿美元,增长4.5%%,增速比上年回落6.5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外贸进口增速0.2个百分点,占全国外贸进口额的26.9%%。
图4 2012年我国电子信息产品累计出口额及增速
(二)贸易结构趋于优化
2012年,我国电子信息产品出口中:一般贸易出口稳步增长,出口额1229亿美元,增长2.8%%,增速高于加工贸易3.4个百分点;内资企业出口比重提升,出口额1550亿美元,占比22.2%%,比上年提高3.5个百分点;新兴市场快速开拓,如对泰国、印尼和越南,出口增速分别达到21.7%%、11.7%%和32.3%%;部分中西部省市出口增势突出,如四川、河南、重庆和山西等,增速分别达到50.8%%、184.8%%、155.7%%和236.7%%。
四、经济效益
(一)整体效益逐步好转
2012年,我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实现销售收入84619亿元,同比增长13.0%%,利润总额3506亿元,同比增长6.2%%;销售利润率达到4.1%%,比上年回落0.3个百分点。从全年走势看,产业整体效益呈逐步向好态势,一季度、上半年、前三季度及全年的利润总额逐步扭转下降态势(-22.3%%、-14.0%%、-6.5%%和6.2%%);利润率不断提高(2.5%%、3.1%%、3.2%%和4.1%%);亏损面持续缩小(31.0%%、25.6%%、23.0%%和19.0%%)。
图5 2012年我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收入及利润情况
(二)效益结构有所改善
内资企业效益贡献加大,收入和利润比重达到29.4%%和42.7%%,分别比上年提高1.1和1.8个百分点,利润率6.0%%,高于平均水平1.9个百分点;小型企业发展活力增强,收入和利润增速分别达到23.3%%和16.6%%,高于平均水平13.8和17.5个百分点;在政策和市场的双重驱动下,部分行业效益增势突出,通信终端设备、广播电视接收设备、光电子器件、导航仪器、光纤和光缆制造等行业的收入增速均超过15%%。
五、结构调整
(一)产业软硬件比例日趋合理
2012年,我国软件产业实现软件业务收入2.5万亿元,同比增长28.5%%,增速高于电子信息制造业15.5个百分点;占电子信息产业收入比重达到22.7%%,比上年提高2.6个百分点,比十一五末年提高4.5个百分点。
(二)制造业转型发展与产业转移步伐加快
1、基础领域不断壮大:2012年我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中,电子元件、电子器件、电子测量仪器及电子专用设备等基础行业销售产值比重达到39.4%%,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
图6 2012年电子信息制造业主要行业发展态势对比
2、内销市场稳步增长:2012年我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实现内销产值38263亿元,增长15.5%%,高于平均水平2.9个百分点,内销比重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
图7 2012年电子信息制造业内外销产值累计增速对比
3、内资企业实力增强:2012年我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中,内资企业销售产值(24928亿元)与出口交货值(4773亿元)分别增长18.4%%和13.4%%,高于平均水平5.8和3.1个百分点,所占比重比上年提高1.4和0.3个百分点。
图8 2012年电子信息制造业不同性质企业销售产值累计增速对比
4、产业转移步伐加快:2012年我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中,中部地区销售产值和出口交货值增长40.9%%和85.4%%,高于平均水平28.3和75.1个百分点;西部地区销售产值和出口交货值增长39.4%%和83.2%%,高于平均水平26.8和72.9个百分点;中西部地区销售产值比重合计达到16.2%%,比上年提高3.2个百分点。
图9 2012年东、中、西、东北部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态势对比
(三)软件业服务化、网络化和融合化发展加速
2012年,我国软件产业中,数据处理和运营服务类业务完成收入4285亿元,同比增长35.9%%,增速高于平均水平7.4个百分点,占比17.1%%,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软件业与制造业融合化程度加深,在电子制造业企稳向好带动下,嵌入式系统软件增速加快,实现收入3973亿元,同比增长31.2%%,高于平均水平2.7个百分点。
六、科研创新
(一)核心技术不断突破
2012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内,多项核心关键技术取得突破,采用国产处理器和软件的神威蓝光千万亿次计算机技术水平处于国际先进行列,自主开发的8GbDDRII存储器芯片出货量超过430万片,自主研发的智能手机浏览器用户超过3亿,国产智能终端芯片销售超过4千万颗。
(二)新增长点加快孕育
数字视听领域,产业链各环节实现协调发展和良性互动,广州、杭州等数字家庭应用示范工程用户达到50万户;新型显示领域,生产线、相关材料及设备的研发和产业化步伐加快,液晶面板全球市场占有率超过10%%,国内电视面板供应自给率突破20%%,国内面板骨干企业采购国产材料的金额比例超过25%%;此外,在产业“十二五”规划“基础电子产业跃升工程”相关政策措施支持下,多晶硅、锂离子电池关键材料及传感器等领域的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步伐明显加快。
七、社会贡献
(一)经济贡献不断增强
2012年,我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从业人员规模突破千万大关,达到1001万人,比上年增长6.5%%,占全国城镇就业人员比重达到2.8%%;上缴税金1513亿元,同比增长21.6%%,占全国工业行业税金总额比重接近5%%;电子信息产品进出口总额达11868亿美元,占全国外贸进出口总额的30.7%%;电子信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不断提高。
(二)积极支撑信息化建设
2012年,全国光缆线路长度净增267万公里,达到1481万公里。局用交换机容量净增478万门,达到43906万门。移动电话交换机容量净增11234万户,达到182870万户。截止2012年末,我国移动电话普及率达到82.6部/百人,比2011年提高9.0部/百人;3G网络用户净增10438万户,年净增量首次突破1亿户。互联网普及率达到42.1%%,比上年提高3.8个百分点;其中手机上网用户占到网民总数的74.5%%,比上年提高5.1个百分点。城镇居民的彩电、计算机拥有率超过136台/百户和80台/百户,均比上年有所提高。信息技术的渗透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为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社会信息化建设和丰富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做出了积极贡献。
201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总体来看,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仍具备较好的基本面,依然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但所面临的国内外经济形势仍较为复杂,不确定、不稳定因素不断增加,外需持续萎缩与内需增势放缓相互叠加,长期问题与短期困难相互交织,形势仍不容乐观。我们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继续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围绕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道路,按照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保障产业实现平稳较快发展。
预计,2013年我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将增长12%%左右,软件业增速将在25%%左右。
附表:
表1 2012年电子信息产业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单位 | 绝对量 | 增速%% | |
一、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 | |||
主营业务收入 | 亿元 | 84619 | 13.0 |
利润总额 | 亿元 | 3506 | 6.2 |
税金总额 | 亿元 | 1513 | 21.6 |
从业人员 | 万人 | 1001 | 6.5 |
固定资产投资 | 亿元 | 9592 | 5.7 |
电子信息产品进出口总额 | 亿美元 | 11868 | 5.1 |
其中:出口额 | 亿美元 | 6980 | 5.6 |
进口额 | 亿美元 | 4888 | 4.5 |
二、软件业 | |||
软件业收入(快报数据) | 亿元 | 25022 | 28.5 |
三、主要产品产量 | |||
手机 | 万部 | 118154 | 4.3 |
微型计算机 | 万台 | 35411 | 10.5 |
彩色电视机 | 万台 | 12823 | 4.8 |
集成电路 | 亿块 | 823 | 14.4 |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4、如本站的文章或图片存在版权,请拨打电话010-88558835进行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3月5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李克强、汪洋、王沪宁、赵乐际、韩正、王岐山等出席,栗战书主持大会。初春的北京,处处生机盎然。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5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开幕。近3000名全国人大代表肩负人民重托出席大会,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神圣职责。
12月28-29日,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会议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总结2020年工业和信息化工作,分析形势,部署2021年重点工作。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书记、部长肖亚庆作工作报告。
3月22日,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发布了《2020年中国家电市场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2020年,我国家电市场零售额规模达到8333亿元,在疫情冲击之下显示出较强的韧性;电商渠道对家电零售的贡献率首次超过50%,网络零售对家电消费的促进作用进一步提升;高端产品、生活家电大幅增长,有效促进了消费升级和产业转型。
11月20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安徽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20世界显示产业大会在合肥市举行。在开幕式上,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肖亚庆、韩国驻华大使张夏成发表视频致辞。安徽省委副书记、省长李国英,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王志军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11月2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广东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20世界超高清视频(4K/8K)产业发展大会在广州市召开。广东省委书记李希出席开幕式,省长马兴瑞出席并致辞。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局长聂辰席、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王志军、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副台长蒋希伟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10月19日—20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江西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20世界VR产业大会云峰会在南昌举行。在10月19日的开幕式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发来书面致辞。江西省委常委、南昌市委书记吴晓军,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王志军,江西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刘奇先后致辞。开幕式由江西省委副书记、省长易炼红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