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和信息化部主管 中国电子报社主办
收藏本站投稿

新型显示

四川绵阳:奋力打造全国新型显示产业知名城市

潮涌涪江气象新,奋楫杨帆正当时。近年来,四川省绵阳市聚焦新型显示产业发展,培优配强,奋力打造全国新型显示产业知名城市,让历史名城焕发创新活力。目前,绵阳市已初步完成新型显示全产业链布局,产业集聚效应不断增强,产品供给日益丰富,应用创新生态持续优化,已经成为国内新型显示产业发展速度最快、成效最显著的城市之一。

全国新型显示产业知名城市


图为长虹智能制造产业园区全景图

在绵阳高新技术开发区的长虹智能制造产业园车间内,自动导引车穿梭往返,将配件精准送达操作工位,一批长虹8K系列智能电视正加紧生产;走进位于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四川虹科创新科技公司生产车间,全自动化的高端电子玻璃生产线正开足马力生产,一片片“王者熊猫”高铝盖板玻璃原片通过机械手源源不断地下线;在位于临港经济发展区的龙华光电薄膜厂区的2.5米宽偏光片基膜生产线车间内,身着防尘服的工人们正紧张有序地忙碌着。

不同的园区企业,同样的火热拼劲。这是绵阳新型显示产业蓬勃发展的真实写照。新型显示产业作为电子信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科技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体现。随着我国智能化水平的提高,新型显示产品的应用范围也在持续扩张。有统计显示,在人类获取的信息中83%来自视觉,屏幕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数字时代,新型显示产业日益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性、先导性产业。

图为四川龙华光电薄膜OLED显示和5G通信膜材产业化项目

近年来,绵阳聚焦新型显示这一战略性新兴产业,出台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通过加强自主创新、加大招引力度,助推新型显示产业加速集聚。如今,新型显示已经成为绵阳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的一张闪亮名片。

目前,绵阳汇聚了长虹、九洲、京东方、惠科、康宁、杉金光电等一批行业知名企业,构建了从上游原材料到中游面板制造以及下游应用为一体的、较完整的新型显示产业链。在上游配套方面,涵盖玻璃基板、盖板玻璃、偏光片、电子化学品、光学膜等产品。在中游面板制造方面,绵阳拥有京东方第6代AMOLED(柔性)生产线,该生产线是国内最先进的在产AMOLED(柔性)面板生产线之一,其设备精度、柔性显示技术全球领先,主要生产适用于柔性手机、超窄边框手机、折叠手机、折叠笔记本电脑的AMOLED(柔性)面板。此外,绵阳还拥有惠科第8.6代TFT-LCD生产线,主要生产IPS高端电脑显示面板和超高清电视显示面板,产品适用于手机、智能穿戴、车载、曲面无边框液晶电视等。在下游显示终端方面,产品覆盖智能电视、激光投影仪等主要产品。其中,长虹自主研发的高光效双远心三色激光光机具有行业最高光效,整机产品无论是画质、音质,还是用户体验感等方面均达到行业领先水平。长虹8K电视国内市场份额接近90%,成为国产8K相关技术产品及产业化的行业标杆。

在重大项目方面,绵阳已相继落地京东方先进OLED模组、杉金光电年产量达5000万平方米的偏光片基地以及绵阳惠科显示模组生产线等近百个重点投资项目。

数据显示,2021年,绵阳新型显示全产业链规模达570.7亿元,同比增长66.5%,已形成以LCD和OLED为主导,激光显示、Mini LED等多种显示路线并存的“双核多元化”产业格局。预计到2025年,绵阳新型显示产业规模将达到1200亿元,成为全国新型显示产业知名城市。

产业发展集优成势

走进绵阳市涪城区临港经济发展区,在总投资50亿元的绵阳惠科显示模组项目建设现场,主体厂房已拔地而起。厂房外,施工人员忙着装修收尾;厂房内,设备的安装调试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同样热闹的场景,也出现在十几公里外的绵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在高发智能制造产业园二期项目现场,三十多台塔吊在半空中来回运送建筑物料,伴随焊花飞溅,切割机声、钢管撞击声、打钻声响成一片。

近年来,绵阳将园区作为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和依托,开展“园区提质”“企业满园”行动,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绵阳市明确要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临港经济发展区将新型显示产业作为主导产业,并引导两区合理分工、协同布局,促进产业链各环节聚集发展。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OLED、Micro LED、Mini LED面板上下游配套产业等为发展重点,围绕长虹、京东方龙头企业,加快新型显示产业园、高发智能制造产业园配套建设。而临港经济发展区则以TFT-LCD、Micro LED、Mini LED面板及上下游配套产业为发展重点,围绕惠科、康宁、示润显示、龙华光电薄膜等企业,着力构建驱动IC、偏光片、背光模组、玻璃基板等上游材料和下游整机终端产业链,打造新型显示产业集群。此外,经济技术开发区重点发展新型显示相关配套,目前已引入虹科创新、艾萨斯、诸天科技、旭虹光电等重点企业。

为了更好地响应企业需求,实现园区发展提质,绵阳正不断提高服务水平,优化营商环境。全面推行“一窗通办”“一网通办”“最多跑一次”改革,落实重点项目、重点企业“服务绿卡”制度,对企业实施免费优质“代办服务”。推进“绵企通”企业服务平台建设运营,建立完善常态化企业历史遗留问题及生产经营困难问题化解机制,帮助解决企业在各发展阶段中所面临的财税、人力资源、行政、法律、投融资等痛点和难点问题。推行重点项目领导联系“直通车”制度、“项目专员”代办审批手续制度和审批服务“跑一趟”机制、“重点项目前期工作联动推进”机制。从项目引进、建设到竣工全线开辟“绿色通道”,促进在谈项目早落地、落地项目早开工、开工项目早达产。

技术创新助力产业升级

科技创新,被视为绵阳发展的命脉。绵阳积极引导企业提升创新能力,开展前沿技术研发,加快新技术应用、新产品量产,着力突破一批关键技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2021年,绵阳新型显示产业研发投入为23.9亿元,占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的4.2%,形成了一系列创新成果,如折叠屏弯折半径国内首次突破1.0mm;折叠屏动态可弯折次数首次突破40万;行业首创超短焦自动聚焦技术等。

记者了解到,绵阳新型显示创新型产业集群已成功入选科技部国家级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名单。目前,绵阳新型显示行业拥有国家级创新平台4家,省级创新平台15家。拥有全球领先的AMOLED(柔性)面板生产线。高铝盖板玻璃市场占有率全球第二、全国第一。2022年,8K电视市场份额全国第一。下一步,绵阳将主要从五个方面发力,做大做强新型显示产业。

一是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支持长虹、京东方、惠科、东材等新型显示企业加快规模化发展,聚焦原材料配套、模组制造、显示面板、智能终端制造等产业链关键环节,着力培育一批“大而强”的龙头企业和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中小企业,构建新型显示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良好格局。

二是提升产业创新能力。加强OLED、LCD、激光显示、Mini LED、Micro LED技术的研发创新。依托京东方、惠科、长虹等龙头企业,联合科研院所、高校和中小企业等,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新型显示联合创新体,加强柔性显示、激光显示、Mini LED、Micro LED等新型显示关键技术的前瞻性研究,突破一批核心技术。力争省级及以上创新平台达到25家以上。

三是提升产业承载能力。引导高新区、涪城区等城区合理分工、协同布局,促进产业链各环节聚集发展。加快绵阳高新区新型显示产业园建设,积极承接以京东方、长虹为代表的新型显示产业配套企业,规划入驻企业超200户,产值超300亿元。提升涪城区惠科显示产业园、智能电子产业园承载能力,大力发展新型显示产业链上游设备、材料、零部件及显示终端等。

四是加强产业应用牵引。大力推动新型显示技术产品在家电、汽车、新型消费电子产品等领域实现创新应用。鼓励和推动现有面板生产线拓展TFT-LCD、AMOLED应用场景,融合AI、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聚焦新品研发,重点面向折叠屏、全面屏、8K屏等未来主力产品。着力推动新型显示产品在智慧家庭、教育、医疗、汽车等领域的应用服务,重点向“产品+软件+内容+交互体验”方向拓展,推动产业向价值链中高端跃进。

五是持续完善产业生态。深入开展延链补链强链招商,着力引进配套项目,促进重点企业、重点产业串点成链、聚链成群。加快配套与新型显示行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能够提供人才服务、技术创新服务、检验检测服务和投融资服务等相关服务的专业机构,加快建设标准厂房、物流设施等专业配套设施。深入实施《绵阳市2022年优化园区营商环境16条》,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

未来,绵阳将按照“龙头企业—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生态圈”的发展思路,深度融入成渝新型显示产业发展生态圈,重点围绕“强链、补链、延链”,聚焦发展OLED、高世代LCD和激光显示,积极布局Mini LED和Micro LED、印刷显示等新兴领域,构建“原料+产品+应用+服务”全产业链生态,全力打造千亿级新型显示产业集群。

责任编辑:张维佳


声明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4、如本站的文章或图片存在版权,请拨打电话010-88558835进行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相关链接

视频

2022世界VR产业大会50强
2022世界VR产业大会VR/AR年度创新大奖

专题

第5届中国—东盟信息港论坛

2022年9月16日,由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第五届中国—东盟信息港论坛将在广西南宁开幕。该论坛主要围绕数字经济发展和智能互联、数据互通、合作互利等开展交流研讨、建言献策,进一步推进互联网经贸服务、人文交流和技术合作。

2022“三品”全国行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扎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的通知》要求,加快推进数字化助力消费品工业“三品”战略实施,进一步提振消费信心、挖掘消费潜力,巩固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期组织开展2022“三品”全国行活动。中国电子报特开辟2022“三品”全国行专栏,报道活动进展、专家观点、政策解读,敬请关注。

聚焦2022年全国两会

北京3月5日电 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5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近3000名全国人大代表肩负人民重托出席大会,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神圣职责。人民大会堂万人大礼堂气氛隆重热烈,主席台帷幕正中的国徽在鲜艳的红旗映衬下熠熠生辉。

2021年中国家电市场报告

3月3日,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又称赛迪研究院) 发布了《2021年中国家电市场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2021年,我国家电市场全面复苏,零售规模达到8811亿元,同比增长5.7%,整体基本恢复至疫情前2019年的水平。

落实工作会精神 推动高质量发展

2022年要聚焦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目标,把工业稳增长摆在最重要的位置,统筹推进强链补链、技术攻关、数字化转型和绿色低碳发展,加大对中小企业支持,提升信息通信服务供给能力。工业和信息化部政务新媒体“工信微报”推出“落实工作会精神 推动高质量发展”栏目,刊发工信系统2022年工作新思路,敬请关注。

世界超高清视频(4K/8K)产业发展大会

会议

2022CITE第十届中国电子信息博览会开幕峰会

8月16日,第十届中国电子信息博览会(CITE 2022)在深圳举办。深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张华,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曲晓杰,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副司长史惠康出席开幕式并先后致辞。

2021世界VR产业大会云峰会

10月19日—20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和江西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21世界VR产业大会云峰会在南昌举办。国务委员王勇出席大会开幕式并发表讲话,江西省委书记易炼红,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王志军,江西省委常委、南昌市委书记李红军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2021世界显示产业大会

6月17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安徽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21世界显示产业大会在合肥市开幕。安徽省委书记李锦斌出席开幕式并宣布大会开幕,安徽省省长王清宪、上海合作组织秘书长弗拉基米尔·诺罗夫、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王志军出席开幕式并先后致辞。

2021世界超高清视频(4K/8K)产业发展大会

5月8日-10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广东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21世界超高清视频(4K/8K)产业发展大会在广州召开。5月9日,广东省委书记李希出席开幕式,广东省省长马兴瑞、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副局长孟冬、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编务会议成员姜文波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世界显示产业大会

本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