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游实名制:政策与对策的博弈
2010年8月1日起,一批经济领域里的新法规、政策即将开始实施,在这些涉及民生消费的话题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网络游戏实名制的实施。但从近日的实施结果来看,网游实名制又沦为了政策与对策的较量。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统计,我国现有2.65亿网游玩家。但从一些网游运营商处了解到,大部分玩家都没有实名注册,而即便是进行了实名注册的少部分人,其真实身份信息也没有去核实,随便找一个别人的身份证号码也能开通网游。昨日起实施的《网络游戏管理暂行办法》,是中国第一部专门针对网游管理和规范的部门规章。对2.65亿网游玩家来说影响最大的就是实名制, 网游账户需通过有效身份证件实名注册。
2010年6月22日,文化部公布了《网络游戏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中国第一部专门针对网络游戏进行管理和规范的部门规章终于掀开了面纱。虽然它曾经被业界喻为继网游审批之后的又一枚“重磅炸弹”,但是出台后并未如之前媒体所预期,在业内掀起轩然大波。之前曾有专家断言,该《办法》最大的意义在于防止未成年人沉溺于网络游戏,但南方都市报记者随机走访发现,业内普遍认为该《办法》要求未成年人用实名登记上网的规定实际与腾讯、网易2007年实行的防沉迷系统异曲同工。实名登录系统只要求提供真实姓名和身份证号码,但不能识别信息与玩家的对应关系,轻易即可被规避,有关部门用心良苦打造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极有可能沦为无关痛痒的鸡肋。
将于8月1日实行的网游实名制,将是解决目前很多网游问题的最好办法,实名制对规范游戏行业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不过这项政策还有赖于政府机构和业内同行共同努力才能发挥其效力。
最近几年网游产业发展地非常快,虽然09年是金融危机,但是我们网游产业的规模达到了258亿,比前一年上涨了39.5%%,已经远远超过了电影、电视娱乐节目以及音像制品的总和,所以对它进行管理和规范是必要的。管理部门希望通过网络实名制达到几个目的。第一,过去很多网友在玩网络游戏的时候,在注册一般会员时,可能会有帐号丢失,或者被盗号。网络实名以后,权益的所属人就很明确,就可以进行维权。第二,当用户和网络运营商产生纠纷时,用户能有保障,因为用户是明确的主体,而不是一个虚拟的帐号。从这个角度来说,网络实名制更像是一个网游领域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也更像是网游领域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因为施行网游实名制以后,成年人和未成年人的游戏就会分开,所以这对未成年人是一种保护。
将从8月1日起施行的《网络游戏管理暂行办法》,规定玩网游必须先通过身份证实名认证。记者昨日采访部分市民,大部分表示支持这一新规,但同时认为难以实行。“反网瘾斗士”陶宏开则认为,该规定治标不治本,清除网络“毒品”才是根本之道。
今天实施的《网络游戏管理暂行办法》,是中国第一部专门针对网游管理和规范的部门规章,除了魔兽、传奇等网络游戏外,开心农场等网页游戏也在《办法》管理范围之内。其中,推行“网游实名制”、禁止强制PK、限制虚拟交易、设定网游企业门槛成为新政中最吸引眼球的四大看点。
相关报道
责任编辑:电子信息产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