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福建公司助力宁德时代打造5G智慧工厂
5G商用已满三年,天然的to B基因令5G行业应用以超乎预期的速度拓展。去年此时,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十部门联合印发《5G应用“扬帆”行动计划(2021—2023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如同催化剂般,推动着5G应用场景、规模、标准、方案向纵深迈进。如今,5G这把“锤子”不再像商用初期那样,在千行百业中四处寻找“钉子”,行业会主动找上5G,从不敢用、不想用到应用、尽用,真正让“5G改变社会”的愿景成为现实。
5G行业应用渐入佳境
5G产业推进中,网络建设和应用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两方面。扎实的基础设施为应用发展蓄力筑基。工信部最新数据显示,截至今年5月底,全国建成开通5G基站170万个,覆盖全国所有地市、县城城区和92%的乡镇镇区,每万人5G基站数超过12个。
《行动计划》明确了我国未来3年重点行业的5G应用发展方向和目标,还提出5G在15个垂直行业的发展目标、应用场景、应用环节、落实举措等,给出5G与行业融合应用的具体落地措施和方法,通过试点示范、先导区等方式推动5G应用在各行业的落地实施。
数据来源:工信部
去年《行动计划》发布以后,我国5G行业应用发展被注入“催化剂”,彰显出网络建设的价值:一年来,5G流量占移动流量比重较去年同期增长19.1%,达27.2%;5G应用覆盖国民经济40个大类,5G行业虚拟专网增长近3倍,由去年7月的1655个提升至6518个……我国“以用促建、建用并举”的适度超前原则,促进我国5G持续领跑,无论从应用的数量还是质量,都阔步走进了无人区。
这一年,5G应用已经把“5G改变社会”这个理想变成了现实。行业企业从不敢用、不想用,开始主动使用5G,5G应用场景、规模、标准、方案都在向纵深迈进。
场景方面,5G已经“刻入”不少企业核心生产流程的基因中,在港口、钢铁、矿山等多个行业,已有上千台设备进行了5G的远程控制改造,7×24小时在网运行不间断;我国不少“大国重器”也从制造走向智造,利用5G+AI质检,让毫米级的高精度设备检测带来制造效率的大幅提升。
规模方面,网络规模部署和行业终端规模持续做深做透。从装备制造业的三一重工、家电巨头美的,到新能源电池制造的宁德时代……一年来,从单一工厂5G建设,到集团多分厂的5G规模上线的现象蔚然成风;在近一年的产业实践中,宁波5G港口、佛山5G家电……5G成为了当地产业集群升级的重要抓手,不少头部企业完成5G数字化升级后,将其方案标准化,赋能上下游产业链,推动相关产业集群5G应用规模上量。
深圳妈湾港5G智慧港口
来源:中国移动
标准方面,以三大运营商为主的数字技术提供方联合产业合作伙伴,在重点领域突破并形成一定的标准体系和方法论。如今,我国已构建了5G+工业互联网、5G+医疗、5G+电力等行业标准体系,形成了5G行业虚拟专网、5G行业终端的系列标准。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5G标准组织和联盟合计开展87项5G标准研究和制定工作,包含共性技术标准25项、融合应用标准62项。
方案方面,行业对5G to B的大上行、SLA稳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5G to B解决方案特性,华为联合三大运营商进行了定制版本的开发和上线,确保在极端情况下的网断业不断;中兴通讯的“专网即服务”,从网络规划到精准部署,再到极简运维,全流程助力运营商为行业客户轻松实现一站式Order-to-Service专网服务。
从“1到N”迎刃而解
一通百通,攻克单点难题,让5G应用实现了0到1的突破,而复制经验将助力5G应用不断“增厚”,实现1到N的拓展。5G应用“扬帆远航”行至中盘,距离蓬勃之势还有一定距离。要想摆脱5G应用从依靠投资和政策激励,转向需求牵引,让更多行业和企业启动5G应用,需要实现灵活定制,同时降低成本。
从1到N的经验复制并非易事。在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5G应用创新中心副主任杜加懂看来,行业数字化基础差异性大、行业应用需求差别大、融合改造难度大,是当前5G与行业融合面临的三重挑战。以我国工业数字化为例,有些行业处于2.0阶段、有些在2.5阶段、有些则在3.0阶段,且不同企业面临的问题也不尽相同,导致它们对5G应用解决方案的需求偏向个性化和定制化。
为解决5G行业推广中遇到的定制化问题,中国电信推出了5G能力魔方系统,从业务需求、技术参数、原子能力、标准产品、商业模式和解决方案六个维度进行设计,实现“模块化”封装、“标准化”输出,“规模化”应用,有效解决5G定制网在落地中遇到的客户需求模糊、网络要求不清晰等痛点。
为提供网随业动、高性价比的专网配置和服务,中国移动推出了5G专网“BAF多量纲”基础功能+增值功能组合,提供多量纲、多维度、多模式的计费方案,并支持按照流量、带宽、基站、速率、服务等级等多维度收费,让客户“按单点菜”;同时,提炼出四档高频组合,有效匹配应用场景。
5G 行业应用规模化发展的另一关键条件在于模组成本的经济性。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院长鲁春丛以工业5G模组为例表示,经济性、通用性、可靠性成为制约工业5G规模化应用的重要瓶颈之一,在碎片化市场、标准导入期以及芯片供应等多重因素影响下,单一模组产品销售难以上量,生产设计成本难以摊薄,应用场景和需求范围拓展亟需进一步加快。
“尽管当前5G模组价格已经下探至400多元,但还不够低,未来要使模组成本降低到每台100元左右。因此建议进一步通过集采、补贴等措施,促进模组的规模部署,力争在2030年实现500亿物联网连接的目标。”华为常务董事、ICT产品与解决方案总裁汪涛表示。针对该问题,亦有业内专家建议,一方面可以通过对通用模组进行进一步的标准化和产业化推进,另一方面,对一些对行业模组需求比较强的行业场景,比如说工业视觉等,来进行模组的定制化。
R17标准将释放5G应用更多潜能
5G应用拓展的路径,不仅要让“样板间”变成更多的“商品房”,还要持续挖掘更多有潜在价值的应用场景。在此过程中,“标准”犹如指路灯,“频谱”如同燃料。
来源:高通
5G遵循着3GPP 5G标准的演进。3GPP RAN全会副主席胡南曾形象地比喻:如果说R15版本是5G技术标准的“毛坯”,那么R16版本可以理解为“精装”,刚刚完成的R17版本就是“精装”之上的“软装”,起到了画龙点睛、锦上添花的效果。
据了解,目前大部分5G应用是基于R15版本和部分R16版本,R16版本的5G具备一部分低时延、高可靠的新技术能力。而R17版本通过“更强”“更优”“更专”的性能,进一步增强我国5G网络质量,并引导5G应用商用性能提升,进一步拓展5G应用场景。
最为直观的,R17标准有助于进一步提升我国5G网络质量。我国5G覆盖已走在世界前沿,R17标准在多天线技术、动态频谱共享技术、覆盖增强技术、定位技术等多个领域增强演进,能够不断提升5G网络在移动性、小区容量、网络覆盖、定位精度等方面的性能。
据了解,R17标准制定是在5G规模商用之后,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汲取实际部署的经验和新要求,形成标准和应用的闭环。目前在工业场景中,工业控制的同步精度问题尚待解决,中国移动的URLLC(超可靠低延迟通信)增强项目,能将时延敏感的工业控制网络的空口同步精度,从R16的±540纳秒提升到R17的±145纳秒~±275纳秒。
R17版本还引入了“新终端”“新网络”和“新功能”,对进一步拓展5G应用场景大有裨益。通过降低终端的带宽和天线数目、简化双工传输、裁剪协议流程功能、减少功耗开销等手段,工厂传感、视频监控及可穿戴设备等更多应用场景中,打造新型轻量级终端,满足低成本、低功耗、中等数据速率的物联需求;在公共安全、赛事直播等多种场景中,R17版本中的天地一体新网络技术的卫星天链中继与地面通信相辅相成,共同构建空天地一体化立体融合网络,为用户提供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通信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3GPP正式定义了6GHz授权频谱频段,同时在R17及未来版本中进一步拓展了毫米波频谱。业内专家告诉记者,6GHz频段标准化后,由此带来的高带宽、广覆盖和高容量的5G能力将为工业4.0、医疗健康、车联网和虚拟现实等应用的发展提供重要支撑;3GPP将在R17版本及未来版本中引入更多支持毫米波的5G NR(新空口)增强特性,这项增强特性能够帮助引入全双工运行和移动中继(例如汽车),以提升容量、覆盖和服务质量。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4、如本站的文章或图片存在版权,请拨打电话010-88558835进行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扎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的通知》要求,加快推进数字化助力消费品工业“三品”战略实施,进一步提振消费信心、挖掘消费潜力,巩固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期组织开展2022“三品”全国行活动。中国电子报特开辟2022“三品”全国行专栏,报道活动进展、专家观点、政策解读,敬请关注。
北京3月5日电 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5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近3000名全国人大代表肩负人民重托出席大会,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神圣职责。人民大会堂万人大礼堂气氛隆重热烈,主席台帷幕正中的国徽在鲜艳的红旗映衬下熠熠生辉。
3月3日,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又称赛迪研究院) 发布了《2021年中国家电市场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2021年,我国家电市场全面复苏,零售规模达到8811亿元,同比增长5.7%,整体基本恢复至疫情前2019年的水平。
2022年要聚焦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目标,把工业稳增长摆在最重要的位置,统筹推进强链补链、技术攻关、数字化转型和绿色低碳发展,加大对中小企业支持,提升信息通信服务供给能力。工业和信息化部政务新媒体“工信微报”推出“落实工作会精神 推动高质量发展”栏目,刊发工信系统2022年工作新思路,敬请关注。
12月20日,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在北京以视频形式召开。会议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总结2021年工作,分析当前形势,部署2022年重点任务。
10月19日—20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和江西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21世界VR产业大会云峰会在南昌举办。国务委员王勇出席大会开幕式并发表讲话,江西省委书记易炼红,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王志军,江西省委常委、南昌市委书记李红军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6月17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安徽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21世界显示产业大会在合肥市开幕。安徽省委书记李锦斌出席开幕式并宣布大会开幕,安徽省省长王清宪、上海合作组织秘书长弗拉基米尔·诺罗夫、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王志军出席开幕式并先后致辞。
5月8日-10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广东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21世界超高清视频(4K/8K)产业发展大会在广州召开。5月9日,广东省委书记李希出席开幕式,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肖亚庆、广东省省长马兴瑞、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副局长孟冬、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编务会议成员姜文波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4月9日,第九届中国电子信息博览会(简称CITE2021)在深圳举办。深圳市人民政府市长陈如桂、广东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陈岸明、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司长乔跃山出席开幕式并先后致辞。
11月20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安徽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20世界显示产业大会在合肥市举行。在开幕式上,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肖亚庆、韩国驻华大使张夏成发表视频致辞。安徽省委副书记、省长李国英,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王志军出席开幕式并致辞。